1986年,老山战场,经过几轮生死较量,我军攻下211高地。团长正愁着派谁去守,

史记峰会 2025-02-02 23:52:40

1986年,老山战场,经过几轮生死较量,我军攻下211高地。团长正愁着派谁去守,这个离敌军不到10米的阵地时,突然有人喊道:“我去!” 1979年,我军取得了对越战役的胜利。可是,越方仍贼心不改,接着又对老山、者阴山一带频繁骚扰。 “老山”,这个被称为“上甘岭绞肉机”的地方,其主要的焦点就是211重地。 这个重地长约130米,位于防御的最前沿,不管谁取得,都可以轻易切断对方的去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所以,为了拿着这个地方,我军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先后投入连级单位4个,历时40余天,其中大战斗就有4次。 1986年,我军某师某团5连接到了换防的命令,团长面色凝重,好像有放不下的心事。 这个心事正是老山的211高地,这个地方危险重重,其前沿观察哨距敌不足10米。 到底该派谁去把守呢? 就在团长一脸惆怅时,1位叫邢志强的战士喊道:“我去。” 接着,他就将写好的申请书,递给了团长:“我愿把守1号哨位,保证人在阵地在。” 在前线,这话听着就来劲,如同一把火,瞬间点燃了战士们心中的热情。 最终,在经过细心的挑选,包括邢志强在内的3位有经验的战士,被派往211高地。 这三人中,邢志强负责把守最前沿,距敌不足10米的1号哨位。 出征前,军长接见了这几位勇敢的战士,亲切的为他们整理了装容,又斟上了一杯酒,拍了拍他们的肩:“一定要活着回来,把亡留给敌人。” 师长也是一脸的凝重,用颤抖的双手亲自为邢志强带上了00001战斗编号,哽咽道:“我与你共存。” 三位战士带足装备后,即刻准备出发。然而,当邢志强到达1号位后,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只见地上一片狼藉,哨位也被敌人炸的剩了一条缝,隐约还能听见敌叽里呱啦的谈话声。 邢志强赶紧打扫战场,布置哨位。谁知,他刚到哨位没多久,敌人就趁着夜色摸了上来。 瞬间,“嘟嘟嘟”的枪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邢志强和另外两名战友随机展开反击,在他们的巧妙配合下,打退了敌军。 不过,当枪声下去后,邢志强却发现,战友白世寿重伤昏迷,另一位被炸断了腿,而自己的背部也被炸伤。 这时,由于电话线被炸断,阵地与后方失去了联系,战斗陷入困境。 但敌人可不管,被打退没多久,就又一次摸了上来。 邢志强忍着剧痛,拿起手 雷,只要听到有“莎莎”的响动,就开始招呼,几枚下来,再拿着枪就是一顿扫射,打的敌人不敢露头。 然而,不甘心的越军,一次次被打退,再一次次的摸上来,但等待的仍是我军的枪子儿。 这时,后方由于接不到高地传来的信息,以为出了什么问题,于是便派出了援军。 看着受伤的邢志强,战士们执意将他拉回了3号位,为他包扎。 殊不知,就是在包扎的这段时间,敌人竟悄悄的占领了1号和2号哨位。 没办法,哨位既然被敌人夺走,那就自己在打回来。 于是,在邢志强和几名援军的齐力配合下,不仅夺回了哨位,还打退了敌人的3次反扑。 几番轮战下来,2、3号哨位的战士换了一批又一批,可当上级命令他换防1号位时,他却说道:“我不能走,我了解这里的环境和敌人战况。”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中,邢志强和战友借着一旁的猫耳洞,日常与蛇鼠为伴,与伤痛抗争。 可就是这样的艰苦环境,他却从不下火线,电台就在一旁,枪始终满夹,扛在肩上,稍有风吹草动,就进入战斗状态,像一颗钉子牢牢的扎在了1号哨位上。 最终,在邢志强的坚持下,211重地始终在我军手中,为老山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后,经统计,邢志强竟坚守了117天,打退敌人反扑数次,是换防后第一个上去,也是最后一个下来的战士。 组织上鉴于邢志强的英勇表现,授予他“一等功”,并提升为排长。 可是,被授予一等功的他,并没有沉浸在这种喜悦中,而是选择了一名工人,为祖国建设。 如今,邢志强早已褪去战袍,融入人海,但他那份坚毅和孤胆的勇气,却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那句“人在,阵地在”的壮语,像极了无数先烈们上战场前视死如归的斗志,当然,也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如今美好的生活。 向英雄致敬!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史记峰会

史记峰会

以史为鉴,通晓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