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月31日 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逝世 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家和爱国者,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 原名:赖河 * 字:懒云 * 笔名:甫三、安都生等 * 出生日期:1894年 * 逝世日期:1943年 * 国籍:中国 * 性别:男 * 职业:台湾诗人、作家 * 出生地:中国台湾省彰化县 二、生平经历 * 1894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彰化县的一个百姓之家。 * 幼年习汉文,并接受日文教育。 * 1903年,就读彰化第一公学校。 * 1907年,入小逸堂,拜黄其倬为师,扎根汉学。 * 1909年考入台湾总督府医学校第十三期,1914年毕业。 * 1916年在家乡彰化开设赖和医院,为贫苦群众医治疾病。 * 1917年赴福建厦门,在博爱医院服务两年,期间深受“五四”运动影响,深感民族自决的重要性,认为文学应该属于人民,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 1919年回到台湾,开始从事抗日运动和文学创作。 * 1921年加入“台湾文化协会”,并当选为理事。 * 1924年因从事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被捕入狱。 * 1925年,发表了处女作散文《无题》,被誉为“台湾新文学运动以来头一篇可纪念的散文”。 * 1926年,在《台湾民报》上发表了新文学运动以来最早用白话文写作的第一篇小说《斗闹热》,从此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 * 1941年又因“思想问题”再次被捕入狱,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 1943年初出狱后不久,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终年50岁。 三、文学成就 * 赖和是台湾新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他的作品充满了写实主义的风格,用朴实的文笔把日据时期血淋淋的社会现实剥露在人们面前,唤起被压迫的弱者奋斗的意志。 * 赖和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散文、新诗和白话小说,如《斗闹热》、《一杆“秤仔”》、《惹事》等,均收录在《赖和先生全集》中。 * 他的作品对台湾“五四”以后的一代乡土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被誉为台湾文学的“奶母”。 * 赖和长于讽刺和白描手法,善于运用台湾群众语言,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的小说里,绝少宏伟壮观的生死拼搏,也没有什么雷霆万钧的豪言壮语,力量来自逼真的写实,直揭日据时代政治癌瘤的痛痒之处。 四、社会影响与贡献 * 赖和不仅是一位具有崇高医德的医生,更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志士仁人。他与中国台湾人民一起参加了反抗日本统治的斗争,并把自己的钱财慷慨地资助了抗日斗争。 * 赖和积极推展台湾新文学运动,为提倡白话文写作和推动新文学运动起了极大的作用。他的一生都在为被压迫的民众发声,为社会的改造和进步而努力。 * 赖和去世后,中国台湾人民深深怀念和敬仰他。他的坟墓在中国台湾八卦山上,墓地始终保持干净整洁。人们争相去拔他的墓草,传说墓草可以治病,以致墓地上的草都被拔光了。这体现了人们对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1943年1月31日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逝世 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是一位具有深远
靖柏玩转过去
2025-01-31 09:12: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