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初,马鸿逵来到南京后,冯玉祥让他写文章骂蒋介石。马鸿逵以读书不多为由拒绝,心中却有了倒戈的心思。 马鸿逵是冯玉祥的部下,但却不是老班底,属于后来加入的杂牌。1928年,二次北伐时,冯玉祥将所部改编为九个方面军,其中孙良诚、马鸿逵、石友三部编为第一方面军,孙良诚任总指挥。 张宗昌率直鲁联军主力,向豫东地区反扑。冯玉祥部与之在兰封、砀山、曹县接连展开激战。 马鸿逵部被冯玉祥调到陇海路正面布置的三道防线的第二道,第一道防线由新归附的刘镇华部担任,冯玉祥的老部队则在第三道防线。 由于刘镇华部弹药缺乏,在直鲁联军猛攻下,伤亡很大,冯玉祥又严令不准后退,否则军法从事。刘镇华去找马鸿逵哭诉,马鸿逵深感唇亡齿寒,私下支援一批弹药,这让刘镇华部得以守住阵地。 直鲁联军后来在西北军的反击下,全线溃退,向砀山、曹县退去。马鸿逵部的骑兵向砀山追击,步兵则和孙良诚部负责进攻曹县。 曹县易守难攻,由直鲁联军姜明玉部约一万余人把守。孙良诚、马鸿逵所部屡次强攻,均告失败。孙良诚情急之下,派出精锐手枪团强攻,结果伤亡大半,孙良诚痛心疾首,后悔不迭。 在屡次攻城中,马鸿逵部也多有伤亡,屡攻屡败,屡败屡攻,如此三个月,攻城仍无进展。 这时,冯玉祥坐不住了,令孙、马两部限期攻下曹县,马鸿逵感到强攻行不通,便令旅长马全良率部,花费整整五昼夜,从西关挖地道来到城墙夜,埋设炸药,炸毁了城墙。 孙良诚部立即攻入城中,终于将曹县拿下。然而,让马鸿逵没有想到的是,孙良诚为抢头功,率部攻入城中后,竟拒绝马鸿逵部进城,只准其在城外休整,所缴武器装备也全部落入孙良诚部。 马鸿逵火冒三丈,打仗被安排在第一线也就罢了,居然连城门都不让进,心中倍感屈辱。 就在此时,蒋介石以总司令的名义到河南视察战事,特地召见马鸿逵。在归德,马鸿逵见了蒋介石,蒋介石对马鸿逵刻意笼络,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后,意味深长的说:“以后有机会再谈。” 虽没有深入了解,但蒋介石表面工作做得很好,给了马鸿逵很大的面子,这就为马鸿逵后来投靠蒋介石埋下了伏笔。 1929年1月,以裁军为目的的军事编遣会议在南京召开。但会议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各军阀对于裁减军队纷纷消极抵抗,冯玉祥自然也不例外。 冯玉祥当时还兼任军政部长,这年春天,冯玉祥下令所属西北军师以上将领集合南京受训。 此时第二集团军(西北军)刚刚缩编,马鸿逵的第四军被缩编为暂编第十七师,没有正规师的番号。对于缩编,马鸿逵并无多少异议,但对于自己的部队缩编后还是暂编的番号,心中十分不满。这次南京受训,马鸿逵作为缩编的师长,与其他17个将领一同来到南京。 18个将领到南京后,住在冯玉祥官邸的大厅内,每人一把椅子,一张军床,一套简单寝具,四人共享一张方桌,由冯玉祥的参谋长曹浩森为临时班长,对18个将领进行管理。 集训的两周时间里,18个将领如同新兵一样,不能单独外出,所有活动均要集体行动。冯玉祥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马鸿逵早已知晓。冯玉祥让大家多写文章批评蒋介石,马鸿逵借口“读书不多,不会作文”,拒绝执行冯玉祥的命令。 就在马鸿逵这次来南京之前,他就给父亲马福祥发去密电,提出投靠蒋介石的建议。马福祥正有此想法,父子俩一拍即合,马福祥不久前已经先马鸿逵一步去南京见蒋介石。 但想见到蒋介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马福祥花钱托关系,多次求见,均没有得到召见。对此,马福祥故意逢人便讲: “蒋总司令真忙,我多次去见,他都抽不出时间,这种情况长此下去的话,会把总司令的身体累坏的。” 这话传到蒋介石耳中,他马上安排见马福祥。马福祥见到蒋介石后,两人相谈甚欢,从此成为座上宾。 后来,在蒋介石的提名下,马福祥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 虽然马福祥和蒋介石拉上了关系,但这次到南京后,马鸿逵仍不敢公开与蒋介石走得太近,生怕引起冯玉祥的怀疑。 就在南京受训期间,有一天,蒋介石在冯玉祥陪同下召见受训的18个将领,18人排成一列,蒋介石依次与每人交谈。当蒋介石来到马鸿逵面前时,亲切表示,在归德曾与马鸿逵见过面。马鸿逵吓了一跳,低头不敢多说话。当然,这是蒋介石当着冯玉祥的面故意说的。 南京集训结束后,马鸿逵部即被冯玉祥由临清调防武定,马鸿逵立即觉察,冯玉祥已开始为反蒋做军事准备。 事态已发展到如此地步,再不表明态度就来不及了。马鸿逵当机立断,书写长信一封,秘密派专人送往南京,交到蒋介石手中。 信里,马鸿逵表达了对冯玉祥的不满,以及对蒋介石的支持,并解释了两次面见蒋介石“失礼”的原因。还向蒋介石汇报了冯玉祥在南京集训的内容,以及冯玉祥的军事动向。 至此,马鸿逵终于明确态度,决定叛冯投蒋。5月,韩复榘、石友三在洛阳联合通电反冯拥蒋,马鸿逵也随即加入。这次西北军的大倒戈,让冯玉祥极为震惊,气得自扇耳光。
1929年初,马鸿逵来到南京后,冯玉祥让他写文章骂蒋介石。马鸿逵以读书不多为由拒
酒馆茶色
2025-01-30 23:15: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