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第一次离开家乡,后面就有了近百次的返乡感悟,每次返乡的交通工具和见闻,也见证了30年来出行的巨大变化…… 1995年从南京返乡,乘坐的是慢腾腾的绿皮火车,一大早去南京火车站排队,候车两个小时,上车宛如打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上去,一路前心贴后背地站着、饿着,但精神十分亢奋,深夜才抵达邳县火车站,因为车上人多,被挤在了厕所里,求爷爷告奶奶才从车窗爬出,皮带都被挤掉了,拎着裤子在月台上,等着亮哥骑车穿过大街小巷来接我…… 2000年从南京返乡,火车已经提速了,南京到徐州只要6个小时,在徐州站下车,再坐11路公交车到汽车南站,然后搭乘中巴车回八义集,八义集的车紧缺,赶不上的话,只能坐开往邳州的车,路过贺庄下,然后步行回家。 那时回家还要大包小包的朝家带,咸水鸭、雨花石、南京云锦都觉得是好东西,回到老家送这个、送那个,在贺庄连1块钱的蹦蹦车都舍不得坐。 2005年从上海返乡,火车进一步提速,9个小时到徐州,舍不得打车,还是坐公交到汽车站,转车直接到八义集圆盘道。 外甥外甥女会过来接,看了我买的鼓囊囊的东西,心里窃喜,嘴里抱怨,“来家就来家,还卖啥东西?家里都有。” 的确,老街的街道宽了,商品更丰富了,外面卖的家里都有了,价格也不贵。 2010年,参加工作再返乡,有了小家庭,再返乡时,几个外甥都学会开车了,借人家的车,早早地在徐州火车站接我,早晨从上海出发,下午四五点钟就到家了。 2015年再回家,直接高铁往返,上海到徐州单程5个小时,觉得很方便,下了火车,不让外甥们借车接了,滴滴打车,一路送到村口。 2020年,麻雀表外甥结婚,我是第一次开车回去的,600公里开了8个小时,倒也不觉得累。一路上,觉得很方便,后备箱里带回了好多东西。 2025年,不想开车了,高铁往返,一个小包,省心。家里啥东西都有,物流直接寄到家里也方便。 三个外甥都有车,抓阄来接我,剩下的张罗一桌饭菜在老家等我们。 早晨八点多坐车,午饭能来得及一起吃,这就是高铁的速度和亲情的温度。 回想这三十年的交通出行变化,真是太大了。 交通状况的提升,改善的不仅仅是返乡路途体验,更有物资互通、物价平抑、交流互融、各地的均衡发展。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曾经被视为浪漫主义的李白代表作,如今成了现实,乡愁也淡了许多。 因为心有所念,浪迹天涯的游子随时可以归来……
30年前第一次离开家乡,后面就有了近百次的返乡感悟,每次返乡的交通工具和见闻,也
草根闲聊生活
2025-01-30 09:05:37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