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时任总政主任余秋里中将回乡探亲,弟弟却不愿相见。村长亲自去请也不行,

熹然说历史 2025-01-24 22:04:57

1983年,时任总政主任余秋里中将回乡探亲,弟弟却不愿相见。村长亲自去请也不行,余财发生气地说道:“他当了大官,从不想帮我们兄弟姊妹,还拿我当弟弟吗?” 1983年的一天,余秋里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江西吉安。尽管他已经是德高望重的开国中将,担任着总政治部主任这样重要的职务,但骨子里,他依然是那个淳朴善良的吉安农家子弟。 余秋里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想和亲人们叙叙旧,聊聊家常。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二弟余财发却不愿意见他。余财发觉得,哥哥身居高位,却从来不愿意帮家里人的忙,连弟弟也不把他放在眼里。 村长见此情形,赶紧亲自上门做工作。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余财发,希望他能和哥哥见一面,毕竟骨肉至亲,哪有不见的道理。可余财发就是不愿意,甚至有些恼火,嘟囔着说:"他当了那么大的官,我们兄弟姐妹有什么困难,他从来不想着帮一帮。这样还算我的哥哥吗?" 余秋里听说村长亲自来请,弟弟还是不肯露面,心里也有些伤心。他知道,弟弟们的生活一定很不容易,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确实没能给家人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然而有些事情,余秋里是坚决不能做的,那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 余财发对余秋里在家乡不慷慨解囊颇有微词,但余秋里却有自己的坚持。他找到弟弟,郑重其事地说:"我是担任过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但我不是江西省的计委主任,更不是咱们吉安县的计委主任。我不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这是共产党人的底线。" 余财发听了这话,脸上的怒气稍有平息,但心里的疙瘩却难以完全打开。他觉得,哥哥说得冠冕堂皇,但怎么就不能通融一下呢?吉安这么穷,作为家乡的高官,帮点小忙也是应该的吧。 乡亲们看着兄弟俩的冷战,都替他们着急。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想帮他们修补关系。村长也没少做工作,三番五次地找余财发谈心。慢慢地,余财发也开始反思自己,觉得不该用私人恩怨去评判哥哥的为人。 余秋里看弟弟的态度有所缓和,趁热打铁地跟他促膝长谈。他耐心地向弟弟解释,自己不是不想帮家乡,而是不能违背党的原则。如果每个当官的都偏袒自己的亲朋好友,国家就要乱套了。他劝弟弟要正确对待这些事情,不要把个人感情凌驾于原则之上。 余财发听了哥哥的一番话,渐渐心服口服。他意识到,是自己太狭隘了,没能理解哥哥的良苦用心。他向哥哥道了歉,两人冰释前嫌,亲情得以重归于好。 尽管余秋里坚决不用私权谋利,但他对家乡的困难却是真切关心的。他立即召集当地领导开会,详细了解吉安的经济社会状况。针对吉安的实际困难,他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宝贵的指导,为吉安后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余秋里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国石油工业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石油需要大量进口。1958年,毛泽东作出了重要决策,任命余秋里出任石油工业部部长。这对余秋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为他此前从未涉足过工业领域。 但余秋里不负重托,凭借过人的领导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带领石油工业干部员工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在大庆油田,他提出了著名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激励着大庆人发扬"铁人"精神,战天斗地,创造了石油工业的奇迹。 在军队期间,余秋里就是出色的政治工作者。他善于发现和培养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这些方法,他同样运用到了石油系统。他在大庆发起了"五面红旗"到"百面红旗"的先进运动,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大庆到胜利,从玉门到华北,在余秋里的领导下,一个个油田建设如火如荼。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就基本实现了石油自给。这一历史性的成就,是余秋里带领石油人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结果。 退休后,余秋里依然心系石油事业。他常说,石油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石油工人就是祖国的"铁人"。他一次次回到油田,与石油工人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冷暖甘苦。每到一处,他都殷切嘱咐大家要艰苦奋斗,再创石油工业的新辉煌。

0 阅读:66

评论列表

心冷

心冷

2
2025-01-24 23:42

鸡汤好喝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