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不如美国,机床不如日本,汽车不如德国,电视不如韩国,飞机不如法国,奢侈品不如意大利,大学不如英国,环境不如瑞士……”在一些人眼里,中国似乎总是比不上其他国家,一直在追赶。 我国制造业还有提升空间,技术上相对薄弱,有时候会有些模仿的痕迹。 类似的声音,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就像复读机一样,不时在耳边响起。 尤其是一些西方媒体,更是变着花样唱衰中国制造,甚至抛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好像中国经济随时都要崩盘似的。 更让人迷惑的是,国内也有一些人,对中国制造缺乏信心,动不动就拿中国和发达国家比,仿佛中国永远落后,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 他们看不到中国制造的进步,却死盯着短板不放,这种“崇洋媚外”的心态,真的合适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制造给人的印象主要是便宜、档次不高。 MadeinChina遍布全球,从玩具到服装,从家电到电子产品,中国成了“世界工厂”。 赚头不大,关键技术没掌握,还得依赖别人。 西方国家掌握着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赚取高额利润,而中国只能赚辛苦钱。 “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辛酸往事,至今仍记忆犹新,这不仅仅是贸易逆差,更是技术差距的体现。 当年,中国在芯片、机床、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几乎一片空白,只能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还经常被“卡脖子”。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对高端制造业的需求持续攀升。 但技术封锁、市场竞争、人才短缺等问题,就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中国制造业的面前。 2019年,美国对华为的芯片禁令,让我国芯片领域的不足明显显现出来。 尽管外部技术限制和激烈的市场挑战,中国还是勇敢地迎向挑战。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中国工程师加班加点,攻克技术难题,加班到很晚甚至通宵是常事。 他们用行动展示了“中国速度”,同时也彰显了国人的创造精神。 中国企业从起初的模仿学习,如今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展现出自己的创新实力。 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 小米、TCL等企业凭借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行业弯道超车,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玩家。 中国制造正逐渐从模仿者变成领导者。 短短几十年,中国从农业大国蜕变为工业强国,同时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华丽转身。 我国高铁从最初引进、学习,到现在的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的一张亮丽名片,迈向了全球舞台。 中国在量子计算、北斗导航和火箭发射等方面,不断实现技术上的大跨越,国家科技实力稳步提升。 在新能源汽车圈,中国的比亚迪、蔚来和小鹏等品牌表现抢眼,不仅在国内市场领先,还勇敢地走向世界,向老牌汽车企业发起挑战。 尽管挑战不少,我国芯片产业正努力追赶,势头正盛。 华为的麒麟芯片、Mate60Pro的突破,以及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上的不断努力,都展现了中国芯片产业的韧性。 以前机床行业老得靠买外国货,现在可不一样了,不仅赶上了,还能并肩跑了。 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这类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亮眼,而且成功进军了欧美市场。 这些成果源于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奋斗,正是中国飞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客观审视与未来展望:中国制造的未来之路 虽然成绩不错,但我们得明白,中国制造还有一些难关要过。 在一些顶尖制造业上,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段距离。 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制造业现在正承受着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挑战。 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保护要求提高,都对传统制造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困难,我国制造业得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多培养人才,得把自身实力提上去。 同时,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制造,打造更加高效、灵活的产业链。 “中国制造不行,技术落后……” 现在听起来,这种说法有点老套了。 中国制造的进步,有目共睹,不容置疑。 当然,在某些方面,中国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我们不能只盯着短板,而忽视了中国制造的巨大进步。 是不是非得在各方面都领先才算得上厉害?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中国制造的优势在于完整的产业链、巨大的市场和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确实让人瞩目。 参考消息,2024-07-11,《“中国崛起,已不仅是一种趋势”》
“芯片不如美国,机床不如日本,汽车不如德国,电视不如韩国,飞机不如法国,奢侈品不
贺绪云讲历史
2025-01-24 16:24:42
1
阅读:261
青春无悔
中国家电吊打外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