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很有意思,直到国都咸阳被攻破的时候,秦军的主力仍在,只是远在边关没有赶回

纤指匠心 2025-01-23 12:34:41

秦朝灭亡很有意思,直到国都咸阳被攻破的时候,秦军的主力仍在,只是远在边关没有赶回来勤王。 大秦帝国从统一六国到覆灭,前后仅仅经历了十五年。 秦朝征战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最终统一天下。当时秦朝在全国各地还驻扎着数量众多的军队。光是在岭南地区,就有五十万精锐部队。这些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强将。 但是,当刘邦和项羽的大军兵临城下时,秦朝却表现出了惊人的脆弱。这支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军队,几乎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就土崩瓦解了。 从军事角度来看,刘邦采用的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他没有选择硬碰硬的正面对抗,而是通过收买、招降等方式瓦解秦军的战斗力。 在这个过程中,秦军内部的将领们纷纷倒戈,军队上下互相猜疑。这种情况下,原本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瓦解,失去了抵抗能力。 与此同时,秦朝的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赵高作为一个宦官,掌控了朝廷大权,甚至连皇帝都不能制约他。 在这种情况下,赵高先是杀害了秦二世胡亥,扶持子婴上位。子婴继位后被迫改称秦王,帝国的统治名义都丧失了。 最终,子婴选择向刘邦投降,结束了这场注定失败的抵抗。从始至终,秦朝都没有表现出与其军事强国地位相匹配的抵抗能力。 这种情况就像一个看起来强壮的巨人,外表坚不可摧,但内部已经腐朽不堪。当真正的考验来临时,这个巨人几乎是不战而败。 更让人惊讶的是,当咸阳陷落时,秦朝最精锐的五十万大军依然驻扎在边关。这支军队完整地保存着战斗力,但却没有一兵一卒北上勤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他将目光投向了岭南这片广袤的土地,希望将版图进一步扩大。 第一次征服岭南的任务,交给了大将任嚣。任嚣率领五十万大军,分成五路向南推进,这支庞大的军队气势汹汹,看起来势不可挡。 然而,岭南的地理环境远比想象中复杂。这里山高林密,河网交错,气候潮湿闷热,瘴气弥漫,对北方来的将士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秦军的优势在平原作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在这种复杂地形中却处处受制。加上当地的百越族善于山地战争,经常利用地形优势发动突袭。 第一次南征并不顺利,秦军在岭南折损严重。不仅战斗伤亡惨重,更多的士兵死于疾病和恶劣环境。 为了解决后勤补给问题,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这条人工运河连接湘江和漓江,为军队输送补给开辟了新的通道。 第二次征服岭南时,秦军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这次南下的军队构成非常特殊,主要由囚犯、上门女婿和商人组成。 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他们都不是传统的秦国士兵。他们要么是被迫服役,要么是为了获得新的身份地位。这样的军队构成,在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艰苦的战斗,秦军最终征服了岭南地区。秦始皇在这里设立了桂林、南海、象三个郡,派官员进行管理。 但是这支驻扎在岭南的军队,已经和中原的秦军有了很大的不同。长期的驻守让他们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补给线路的建立,反而让这支军队更加独立。通过灵渠,他们可以直接从长江流域获得物资,不必依赖咸阳朝廷的供给。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让这支军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圈子。他们距离中央政权太远,朝廷的控制力自然就减弱了。 当地的少数民族虽然被征服,但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对秦军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将士娶了当地的女子,有了自己的家庭。 这种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一支特殊的军队。他们名义上属于秦朝,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势力。 南海郡尉任嚣是最早看到岭南地区独立可能性的人。他清楚地认识到,番禺这个地方背靠山岭,面朝大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独立政权的根基。 这种认识不是凭空而来的。岭南地区物产丰富,与中原有着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具备了独立发展的基础。 当时担任龙川县令的赵佗,继承了任嚣的政治抱负。在秦朝灭亡前,他就已经在为未来的独立做准备,加强地方治理,巩固军事力量。 事实证明,这种准备是非常有远见的。当中原陷入战乱时,岭南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的隔绝,反而成为一片相对安定的区域。 从客观条件来看,即使这支边军想要回援咸阳,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从岭南到咸阳,路途遥远,山川阻隔,单是行军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原局势变化太快。从陈胜吴广起义到秦朝灭亡,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等到边军得知消息,可能局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岭南地区的民族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经过多年的驻守,秦军与当地的百越族已经形成了某种程度的融合。这种融合使得军队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很多将士已经在当地安家落户,与当地人通婚,形成了新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种深层的社会联系,使他们更倾向于守护自己的家园,而不是为遥远的中原政权效力。 最终,这支秦朝的边军没有北上勤王,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0 阅读:81
纤指匠心

纤指匠心

欢迎大家来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