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8月,潜伏在中统成都区的地下党员李唯平,得知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周俊烈不幸

纤指匠心 2025-01-23 12:28:55

1946年8月,潜伏在中统成都区的地下党员李唯平,得知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周俊烈不幸被捕。周俊烈被捕后严守秘密,称其现在是个失业者,工作也没有着落。得知这一情况,李唯平马上开始展开营救。 1946年,一场针对共产党员的秘密搜捕正在悄然展开。 国民党在成都的统治,主要依靠军统和中统两大特务系统,其中中统的势力尤为庞大。他们在城内设立了大量的情报站点,甚至渗透进工厂、学校和政府部门。 中统在四川的总部设在成都,下辖多个区站,每个区站都有专门的侦缉队。这些特务人员白天隐藏在普通工作岗位上,晚上则四处活动,搜集情报。 为了打击中共地下组织,中统采取了多种手段,比如在重要场所安插眼线,收买商贩和车夫做信息员,甚至在茶馆和饭馆里安排暗探。每天,大量的情报汇总到中统总部,再经过分析筛选。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唯平作为一名地下党员,却成功打入了中统内部。他用的是另一个身份:李长亨,一个在中统内部颇有地位的情报员。 李唯平和周俊烈的相识,要追溯到更早的时候。当时的李唯平还在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而周俊烈已经是一名地下党员,负责在四川地区开展秘密工作。 两人的接头地点经常选在人多嘈杂的茶馆,或是僻静的公园角落。为了确保安全,他们还约定了多种暗号,比如在公共场所相遇时,要用特定的问候语。 周俊烈看中了李唯平的能力和忠诚,在1939年10月,经过组织考察,正式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中统内部,李唯平表现得格外活跃,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同事打成一片。他甚至创办了一个名为"青年互砺社"的社团,吸引了不少中统的年轻干部加入。 通过这些活动,李唯平不仅掌握了大量情报,还在中统内部建立起了广泛的人际关系网。这些关系后来成为他营救同志的重要资源。 而周俊烈则继续在暗处开展工作,他们之间保持着最低限度的联系。每次接头都要经过严密的计划,选择不同的地点和时间,用各种隐蔽的方式传递信息。 到了1946年,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国民党加强了对共产党人的搜捕,许多地下党员被迫转移或者改变身份。中统的搜查网越织越密,每一个地下工作者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1946年8月,周俊烈被中统特务逮捕。这个消息迅速传到了李唯平的耳中,当时他正在中统成都区工作。 周俊烈被关押在中统成都区的一处秘密审讯室内。在审讯过程中,他表现得异常镇定,始终坚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失业者。 审讯者对周俊烈施加了多种压力,但始终无法从他口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面对审讯,周俊烈装作对共产党一无所知的样子,这种表现让审讯人员也感到困惑。 中统方面派出了多名经验丰富的审讯专家,轮番对周俊烈进行审讯。但周俊烈始终保持着一致的口径,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找不到工作的普通人,对政治一点也不感兴趣。 李唯平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开始筹划营救行动。作为中统的一名情报员,他深知贸然行动的危险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 经过仔细观察,李唯平发现负责这个案子的审讯官是杜石公。这个杜石公之前受过李唯平的帮助,两人关系还算不错。 李唯平注意到,最近中统内部正为大量悬而未决的案件发愁。很多案子没有进展,只能把犯人关在监狱里,这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还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 于是,李唯平约杜石公吃饭,借机谈起了工作上的事。在饭桌上,李唯平提到了目前中统面临的困境,特别是那些没有进展的案件。 李唯平向杜石公分析说,这些案子如果一直拖着不放,不仅会消耗大量资源,还可能影响上级对办案效率的评价。而且这些犯人在监狱里的伙食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杜石公对这个说法很认同,他也觉得这些案子确实成了负担。李唯平趁机建议,可以把一些没有明确证据的案件集中起来,写个请示报告,请求上级批准处理。 这个建议正中杜石公下怀,他随后就按照这个思路写了一份签呈。签呈中列出了一批没有进展的案件,包括周俊烈的案子。 这份签呈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在一批待处理的案件中,周俊烈的案子也被列入了释放名单。 就这样,通过李唯平的巧妙运作,周俊烈获得了自由。这次营救行动,既没有惊动中统的高层,也没有暴露任何地下党组织的信息。 周俊烈获释后,立即按照地下组织的安排转移到了安全地点。李唯平在中统的身份不仅没有受到怀疑,反而因为妥善处理积压案件而受到表扬。 这次营救行动的成功经验,后来被地下党组织总结推广。 从此以后,李唯平继续以李长亨的身份工作,逐步打入中统的核心层,担任了省特会的重要职务。 在这个位置上,李唯平获得了更多接触核心机密的机会。他能够提前知道中统的行动计划,及时向组织通报情况,帮助更多的同志躲避危险。 1949年,李唯平一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他被任命为国民党第四十五师三一二师副师长,继续为革命事业收集重要情报。

0 阅读:58
纤指匠心

纤指匠心

欢迎大家来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