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有一次到潘家园捡漏,相中一根明代玉管,摊主要价2万,但赵忠祥斩钉截铁地说:“我只出100块!”随后又悄悄地和摊主说了一句话,只见摊主脸色大变,马上与赵忠祥成交! 赵忠祥从小就对书画和古玩有着浓厚的兴趣,耳濡目染之下,他很早就培养出了不俗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上世纪60年代,他在北京广播学院读书期间,经常跑到潘家园、琉璃厂等古玩市场转悠,那时的他哪有钱购藏,就是去看看、学学,用眼睛"淘宝"。 慢慢地,赵忠祥摸索出了一些门道,眼力也越来越毒。他发现,鉴定古玩不能只看表面,还要多方查证、求证,要识货,更要识人。这些经验后来成为他收藏路上的宝贵财富。 主持人的工作看似与古玩收藏风马牛不相及,但在赵忠祥看来,两者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主持需要控场,懂得分寸,收藏也是如此;主持讲究与人沟通,收藏更离不开与卖家的谈判技巧。赵忠祥将主持工作中的专业素养和为人处世的智慧运用到了古玩收藏中,让他在这个领域如鱼得水。 当然,赵忠祥的收藏水平能够突飞猛进,还要得益于他广交朋友的性格。他与马未都、吕刚等藏界名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常常切磋交流,互通有无。这些前辈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让赵忠祥少走了不少弯路。 赵忠祥这一辈子淘到的宝贝数不胜数,但最令他难忘的,还要数那根明代玉管的故事。那是一个周末的上午,赵忠祥和马未都相约到潘家园淘宝。两人在挤挤攘攘的人群中穿梭,精心梳理着每个摊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不起眼的小摊吸引了赵忠祥的目光。摊主是个老大爷,摆着些破铜烂铁,买卖冷清。赵忠祥却两眼放光,径直走到一个小盒子前,从里面拿出一根玉管。 仔细一瞧,这玉管通体莹白,晶莹剔透,甚至能看到内里的纹路。玉质温润细腻,上面的花纹精美异常,俨然是旧时王府中才有的物件。赵忠祥一眼就看出,这是根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老人开口要价两万,把赵忠祥心头小鹿撞得梆梆乱跳。但他面上不动声色,只嘿嘿一笑,说:"这玩意我就出一百!"老人一听,老花镜差点掉下来,嘴里嘟囔着胡话,脸色像揉皱的纸一样。 赵忠祥不慌不忙,凑近老人耳朵,悄悄说了一句话。只见老人神色一凛,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口答应了赵忠祥的出价。马未都在一旁看得云里雾里,直到回去的路上才明白过来。 原来,赵忠祥不动声色地对老人说:"您这宝贝我看着眼熟,估计是我一个朋友家的,前些日子丢了件一模一样的。要不这样,我买回去问问,要是有问题,我再给您送回来,咱谁也不吃亏。" 老人听完,心里咯噔一下,生怕赵忠祥穿了小鞋。一百块钱虽然少,但聊胜于无,万一查出来是赃物,自己十个脑袋都不够拎的。思前想后,老人决定见好就收,虽说有些肉疼,但总比坐牢强。 赵忠祥以百元的低价,捡回了这个大漏。事后,他请来行家鉴定,证实这的确是一件明代传世玉器,价值连城。再后来,有个海外藏家出重金购买,赵忠祥割爱转让,最终赚了个盆满钵满。 赵忠祥的收藏之路,不仅仅是一段淘宝捡漏的故事,更是一段文化追求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每一件藏品,都不只是一件器物,而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审美。他常说,收藏让他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赵忠祥花重金购得一尊宋代瓷罐,请来专家鉴定,发现其中一处有道裂纹,价值大打折扣。但赵忠祥非但没有扔掉它,反而把它视若珍宝。他说,裂纹见证了这尊瓷罐几经沧桑的故事,虽有瑕疵,但更显珍贵。这番话,道出了他对古玩的敬畏之心。 藏品虽属个人,传承的却是中华文明。赵忠祥深谙此道,从不把收藏当成简单的升值保值,而是努力学习每一件藏品背后的知识。他常在各种场合讲述古玩背后的文化典故,让大众领略传统艺术之美。某种程度上说,他更像一个文化布道者。 如今回望赵忠祥的人生,最让人敬佩的,不只是他的主持才华,还有他的文化素养和眼界。收藏,让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传播,让他的影响更加深远久长。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收藏的意义。 常有人问,赵忠祥的成就究竟在主持还是在收藏?他曾这样回答:主持是他的事业,收藏是他的爱好;前者成就了他的名气,后者丰富了他的人生。两者看似毫不相干,实则相辅相成。正是多年主持生涯赋予的见多识广,才造就了他的收藏眼光;也正是收藏带来的文化积淀,才让他的主持更显底蕴。 在赵忠祥看来,收藏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热情和学习。他常鼓励有志于收藏的年轻人,要谦虚好学,多请教行家里手;要静心钻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方能在古玩路上走得长远。
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有一次到潘家园捡漏,相中一根明代玉管,摊主要价2万,但赵忠祥斩钉
熹然说历史
2025-01-19 21:26:58
0
阅读:128
白天看月亮
贼就是贼,心中无华夏,声望再高,也是贼,中华瑰宝卖给海外,不是贼吗,就是海外哪个人是中国人也不行,你能保证他会不会再卖
只如初见
紧爷虽然作古,江湖仍有紧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