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才,这位曾在中国外交界声名显赫的外交官,在退休后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路。他和妻子孙丽娜在2005年决定投身支教,原因是他们在无意中被一则关于山区教育困境的新闻深深打动。尽管儿女们为他们的健康担忧,认为两位老人不适合在山里生活,但他们去意已决。夫妻俩觉得,前半生已为国家贡献良多,后半生应致力于提升教育。
他们的第一站是贵州的望谟县第二小学。到达时,朱敏才和孙丽娜看到的情景让他们心痛:破旧不堪的教室,极度缺乏的教学资源,对教育带来极大挑战。朱敏才利用其渊博的知识接手了语文和英语课,常常用自己丰富的国际经历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而孙丽娜则用心备课,亲手制作教具,努力让课堂生动有趣。
不久,他们了解到尖山苗寨的情况更加恶劣。这个地方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大多数孩子生活在贫困中,甚至连基本的衣物和文具都很难获取。夫妻两人毅然决定搬到尖山苗寨。为了帮助这些孩子,他们用自己的退休金为孩子们购置衣物和学习用品,并细致入微地关心他们的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资源的极度匮乏。于是,他们利用假期徒步到附近的乡镇进行募捐。每个商户都成了他们的希望之星,尽管募捐的物资不多,但这些都是对孩子们巨大的鼓励和帮助。朱敏才甚至发明了一套“尖山棍法”,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增强孩子们的体质,让他们在课余时光里有更多的活动选择。
长期的劳累让朱敏才的健康亮起了红灯。他在一次突发性脑溢血中倒在了讲台上,手术后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孙丽娜则在悲痛中独自撑起家庭,同时继续热心于学校的教学工作。
2015年,朱敏才和孙丽娜的故事打动了全国,二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面对人们的赞誉和疑问,他们总是微笑着说:“这十年,我们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看到孩子们的生活因我们而改变,未来因我们而更有希望,我们从不后悔这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