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人只有300万套空置房!”2024年,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孟晓苏表示,人们误以为空置的商品房有很多,其实并没有,我国空置的商品房实际上只有300万套。这个数据怎么得来的呢? 最近,一些耸人听闻的数字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什么中国现在有35亿套空置房,14亿人口根本住不完;又说什么全国待售房屋高达3亿套,房地产业遭遇寒冬。看到这些言论,很多人都惊呆了,我们国家哪来那么多空房子?房子盖得再多,也不可能多到能给全球每个家庭都分一套吧? 真相到底如何?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孟晓苏用权威数据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孟晓苏表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31813万平方米。他以100平米一套房为例,估算出全国空置商品房约为300多万套。这个数字与网上流传的3亿套、35亿套相去甚远。 那么,为什么会有3亿套这样夸大其词的说法呢?原来是某些人把统计局公布的3亿多"平方米",错当成了3亿"套"。一平米等于一套房,这种算法未免太不靠谱了。还有更离谱的,竟然把3亿套直接乘以10倍,变成了35亿套。殊不知,35亿套房子意味着什么?那可是能让全世界每个家庭都分到1套还有余呢。 对于这些荒诞不经的网络传言,孟晓苏明确予以驳斥。他指出,国家统计局作为权威部门,其公布的数据经得起推敲。若以100平米一套的标准来看,我国当前300万套左右的空置商品房,在正常情况下一两年就可以消化掉,属于合理库存水平。相比之下,动辄亿套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是对统计数据的错误解读甚至恶意炒作。 那么,孟晓苏口中的这300万套空置房是怎么来的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供需失衡窘境。简单来讲,一方面房价高得吓人,普通老百姓望房兴叹,买房难上加难;另一方面大量新房卖不出去,开发商捏着一把汗,库存压力山大。矛盾的背后,是房地产业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 说起高房价,大家想必都有切身体会。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动辄七八万一平米的"天价房"比比皆是。许多年轻人即便是倾其所有,也难以在婚前买得起一套像样的房子。更别提那些收入更低的家庭了,买房简直成了一个"美丽的泡影"。 可对于房企来说,日子同样不好过。很多楼盘推出后,往往遭遇销售遇冷,新房空置率居高不下。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形势尤为严峻。商品房还在源源不断地建,但需求却不断萎缩。于是,大量资金被套牢,开发商资金链趋紧,一些中小房企甚至陷入破产困境。 针对这一局面,不少房企选择打折促销,以价换量。各种各样的购房优惠活动层出不穷。虽然看似诱人,但在高企的房价面前,这点折扣也杯水车薪。况且,面对众多选择,购房者往往会货比三家,精打细算。一旦楼盘不再"香"了,房子还是卖不出去。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当前房地产业的这种"冰火两重天"呢?归根结底,还是前些年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土地财政,大肆圈地开发,而没有考虑到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一时间楼盘遍地开花,豪宅比比皆是,但普通刚需购房者的需求却被忽视了。再加上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房价收入比越来越高,房地产市场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纵观这些年的发展,不难发现,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从高速增长到结构性调整的阵痛期。虽然眼下供需失衡的矛盾比较突出,但从长远来看,这对房地产业走向理性、健康发展或许是必经的过程。毕竟,任何行业都不可能永远高歌猛进,房子说到底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只有房价回归理性,企业回归服务居民的本分,房地产市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面对当前这个楼市"过山车",普通购房者又该何去何从呢?也许我们可以从日本的例子中获得一些启示。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房地产业遭受重创。此后,日本房价一路下跌,陷入长达数十年的低迷期,史称"失去的三十年"。 然而,危机往往孕育着转机。随着房价回落,普通民众购房压力骤减。再加上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房市的措施,渐渐地,日本房地产业终于走出谷底,开始重焕生机。这也给中国房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照。 当然,中国的国情与日本毕竟不同。作为一个正在加速城镇化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面临较大的住房刚性需求。加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阶段、供需特点差异明显,很难用一个模式来概括。 因此,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我们需要辩证地看。一方面,随着市场规律的逐步确立,房价有望回归理性,部分被高估的房价可能出现一定程度回调。但另一方面,在城镇化进程的带动下,住房总体需求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短期内恐难撼动。
“14亿人只有300万套空置房!”2024年,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孟晓苏表示,人
熹然说历史
2025-01-19 20:21:36
0
阅读:76
冰川
专家的话,有人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