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碗不要再买了,不管有多便宜都不要,快回去看看你家有没有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

河西有事 2025-01-19 14:36:53

这几种碗不要再买了,不管有多便宜都不要,快回去看看你家有没有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关注食物本身的安全,却容易忽略盛放食物的餐具是否安全。贵阳女孩小茜的遭遇,就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小茜一岁多的时候,被确诊为淋巴性细胞白血病。这个小女孩出生时十分健康,家里也没有白血病病史,怎么会突然患上这种可怕的疾病呢? 经过医生详细询问和分析,认为小茜患病可能与她平时吃饭用的 “仿瓷碗” 有关。长期使用不合格的仿瓷碗,有可能释放出甲醛等致癌物质。得知这个结果,小茜的父母既痛心又自责,可事情已经发生,当务之急只能先全力给孩子治病。 一个看似普通的仿瓷碗,竟然可能引发白血病,这让很多人难以置信,甚至觉得这只是个例。但事实摆在眼前,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 央视曝光!仿瓷碗或成 “夺命碗” 仿瓷碗,凭借着外观精美、轻便且不易碎的特点,深受不少宝妈的喜爱,常被用来当作孩子的专属餐具。然而,这些漂亮的碗,稍不注意就可能变成 “夺命碗”。 仿瓷碗并非真正的陶瓷碗,而是一种用高纯度密胺树脂制作的塑料碗,也叫密胺餐具。密胺树脂,学名叫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是在高温条件下由三聚氰胺和甲醛热固化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仿瓷餐具不耐高温,在 200℃的热油中放置 10 分钟,就会有部分密胺树脂分解,产生较多的三聚氰胺和甲醛。甲醛是一级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白血病、淋巴癌和鼻咽癌等癌症。三聚氰胺也曾因 “大头娃娃” 事件广为人知,同样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从《消费者报道》整理的近三年国家及省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密胺餐具的抽检数据来看,市面上仍存在不少不合格产品。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抽检密胺餐具 757 批次,其中 60 批次不合格,整体合格率仅 92.1%。这些不合格产品包括密胺塑料制作的碗筷勺等,不合格原因主要有耐污染性不达标、特定迁移总量限量超标、三聚氰胺特定迁移量超标以及标签标识信息不全等。另外,澎湃新闻去年 “315 调查” 报道,有公益组织在电商平台随机购买密胺餐具送检,结果发现存在三聚氰胺超标和无产品标识等问题。 不过,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金鹏表示,目前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制作面餐具的工艺较为成熟,这种热固性塑料固化后在 120℃以下相对稳定,正常使用几乎不会产生毒性,游离的三聚氰胺与甲醛单体也不会危害健康。 牢记这两点,安全使用仿瓷碗 符合国家标准的密胺餐具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但在购买和使用时,要记住 “三看” 和 “两不要”。 学会选购: 看标签:合格的仿瓷碗碗底会有 QS 标志,即企业食品生产许可,执行标准为 QB1999-1994。 看价格:脲醛树脂价格低于甲醛树脂,正规仿瓷碗价格一般在 10 元以上,不要贪图便宜购买劣质产品。 看外观:颜色过于鲜艳的仿瓷碗可能添加了涂料,而涂料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避开错误用法: 不要装超高温食物:仿瓷碗一般情况下耐热且稳定,但食物温度超过 120℃时,部分密胺树脂会分解产生甲醛、三聚氰胺。而且不要用微波炉加热仿瓷碗,否则会缩短其使用寿命,还会使甲醛迁移量增加。 不要放酸性液体:研究发现,在仿瓷碗中加入 60℃的食醋并放置 2 小时后,甲醛迁移量会明显增加,说明酸性液体会促使仿瓷碗释放有害物质。 这四种碗,为了健康少用 市面上餐具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但为了健康,以下四种碗建议尽量少用。 竹木碗:竹木碗天然环保又美观,但在天气潮湿或靠近海边的地方,竹木碗容易受潮发霉,产生的黄曲霉素是强致癌物,毒性比砒霜还强 68 倍。 搪瓷碗:搪瓷碗复古且易清洗,深受老一辈喜爱。但搪瓷是无机玻璃质材料与金属结合的复合材料,表面的瓷由硅酸钠和金属盐组成,含有铅、铋、镉、锑等有毒金属元素,长期使用,表层物质易脱落,有毒物质可能随食物进入人体。 不合格的不锈钢碗:304 不锈钢分食品级和非食品级,食品级对成分控制更严格,限制了重金属含量,可直接接触食物。但国内的 304 标志并非食品级接触不锈钢的官方标志,而是厂家自行印刷的,经常使用不合格的不锈钢碗可能导致重金属中毒。 反复加热过的塑料碗:塑料碗含有双酚 A,尤其是 PC 材质的塑料碗在高温下更容易释放双酚 A。双酚 A 已被认定为致癌物,会在内分泌疾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危害性不亚于甲醛。 都说 “病从口入”,不仅要关注食物的安全,盛放食物的餐具安全也不容忽视,尽量选择安全可靠的餐具。

0 阅读:21
河西有事

河西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