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身为开国少将的他,却从没有读过书,更未指挥过军队,只凭借着一项绝技赢

蜀山史道 2025-01-17 23:04:27

1955年,身为开国少将的他,却从没有读过书,更未指挥过军队,只凭借着一项绝技赢得了众人的赞誉,甚至连毛主席都对他赞赏有加。

1964年的北京,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比武”正在进行,硝烟弥漫中,一位将军挥洒自如地操作着迫击炮,精准的炮击引来阵阵喝彩,这位将军,就是赵章成,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神炮”的真正含义。

赵章成在战争年代的经历,堪称一部真实的“炮兵成长史”,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的战斗打响,面对敌军的猛烈火力,红军先头部队被压制在滩头,形势万分危急。

此时,赵章成挺身而出,他手中只有一门破损的迫击炮和三发炮弹,然而,凭借着多年的实战经验和对地形的精准判断,他连续三炮,分别击中敌军人群、指挥官和后续部队,成功扭转了战局,为红军强渡大渡河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次战斗,让赵章成的“神炮”之名开始在军中流传。

抗日战争时期,赵章成的炮术更加炉火纯青,在百团大战中,他创造了六分钟发射240发炮弹的惊人纪录,平均不到两秒就发射一发,如此高效率的炮击,有效压制了日军的火力,为八路军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除了高超的炮术,赵章成还展现了非凡的创造力,面对日军坚固的碉堡,他发明了“辣椒面炮弹”,用辣椒面代替部分炸药,爆炸后产生的浓烈辛辣烟雾,让碉堡内的日军难以忍受,被迫弃堡逃窜,这种“土制武器”的奇效,让日军闻风丧胆。

在解放战争时期,赵章成逐渐从一线的炮手转变为指挥员,但他依然保持着对迫击炮的热爱和研究,并积极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炮兵,为解放军的炮兵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章成“神炮”技艺的养成并非偶然,这与他早期的经历和不懈的努力密不可分,在西北军时期,他第一次接触到迫击炮,从此便对这门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只能依靠自身的摸索和实践,不断钻研迫击炮的操作技巧和射击原理,日复一日的训练,让他对迫击炮的性能了如指掌。

赵章成在射击前有一个独特的“拜佛”姿势,这并非迷信,而是一种叫做“跳眼测距法”的土方法,通过目测目标距离,并结合经验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精准打击。

这种方法虽然古老,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非常实用,也体现了赵章成对炮术的深刻理解。正是这种对技艺的精益求精,成就了他“弹无虚发”的传奇。

新中国成立后,赵章成被授予少将军衔,虽然不再需要亲临一线作战,但他对炮兵事业的热情丝毫不减,1964年的北京“大比武”活动中,赵章成带领着他的战士们,向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展示了在各种复杂条件下操作迫击炮的技能,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叹。

毛主席对赵章成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为真正的“神炮将军”,除了在炮兵领域继续发光发热,赵章成还积极参与炮兵现代化建设,将自己丰富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为中国炮兵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9年,赵章成将军因病逝世,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在他的墓碑旁,摆放着他生前珍爱的两门迫击炮,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这位“神炮将军”一生的传奇。

赵章成将军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神炮”的名号和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他那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

0 阅读:23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