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取得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后究竟是如何撤军的?为什么说仅此一

泉说历史吖 2025-01-16 15:48:14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取得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后究竟是如何撤军的?为什么说仅此一战,越南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缓过劲来? 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于1979年2月17日,在开战前,或许谁也没有想到这场仗会结束地这么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解放军就完成了既定目标,并在3月16日全部撤离了越南。 不过,在撤回国的路上,解放军也没闲着,因为我军将领一口气下达了三个命令。 第一点,清除残余势力,避免撤退路上遭遇损失,第二点,沿途铺设地雷,防止越军发起反攻,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拿回此前援助越南的所有物资,如果不能带走,那就是直接破坏掉。 前两点我们都能理解,因为这是为了保护我军战士们的生命安全,但第三点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还要在撤退路上“搞破坏”呢? 实际上,“搞破坏”并不是我们的本意,因为越南干的事实在是太让人生气,早在越南抗美时期,中国就对越实施了200亿元的援助,并且派出了军事顾问,帮助越南打赢了美国侵略者。 可越南倒好,70年代开始实行“霸权主义”,并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在苏联的支持下,他们频繁在边境搞事,这才有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 那么,在撤退路上,各个部队的分工如何呢? 根据撤军的三条命令,我军也分了三批部队负责,比如说负责反击敌人的11军,他们的任务是对残余的越军实施反击,帮助扩大战果。 还有负责阻击敌人的13军,他们的任务是“殿后”,对反扑的越军实施打击,保证大部队的安全撤离。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撤退过程中,13军在没有任何伤亡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14军、41军、42军、43军、55军等则先行一步撤退,当然了,为了保障撤军的顺利进行,我军还派出了50军和54军打掩护,这两个军属于预备役,战士们缺乏战争经验,经此一行也学习到了不少东西。 撤军时,战士们耳边经常会响起爆炸声,这不是敌人的炮弹,而是我军在对越南的建筑物进行爆破。 对于只有几层楼高的建筑物,爆破工作通常是非常简单的,但对于一些三角结构的建筑或者有特殊加固的建筑,则需要仔细计算,力求用最少量的炸药摧毁建筑物。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实际上,这些建筑并不是越南自己建设的,而是中国帮助他们的建设的,很多学校、医院和工厂的建造都有中国人的参与。 而解放军的爆破也算不上是搞破坏,只是拿回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那么问题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为什么要撤退呢? 实际上,在解放军攻克了谅山后,从谅山到越南首都河内就变成了一片没有阻碍的平地,只要中国愿意,那解放军可以直接攻克河内。 有意思的是,当时就有很多河内人都被吓破了胆,在解放军来之前纷纷逃离了首都。 然而事实却是,解放军没有继续进攻,而是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后撤,究其原因,邓公在战前的一句话就能说明情况:“越南小朋友不听话,要打屁股了!” 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就能看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性质并不是侵略,而是为了保护领土和国家安全实施的被迫反击,解放军只需要点到为止,给越南一点教训,让他们愿意与中国一道和平解决领土争端就可以了。 再一个,当时中国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越南,而是苏联,前面我们提到,越南是依靠有苏联在撑腰才敢那么肆无忌惮,而在对越反击战打响之时,苏联就在边境地区大举陈兵。 而且,苏越之间还签署了所谓的协议,只要越南有难,苏联需要派兵帮助。 所以,为了避免惹到苏联这个庞然大物,我军最好的路就是见好就收,不给苏联人派兵的机会。 经过一路的爆破,越南的基础设施遭到重创,进而影响到了整个越南的经济和工业发展,直到现在,越南还没有从战争中恢复元气。

0 阅读:69
泉说历史吖

泉说历史吖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