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里,为什么六七十年代的冬天那么冷? 我想了想,大概是两条: 一个是穿的

陈大大看世界 2025-01-14 21:49:56

儿时的记忆里,为什么六七十年代的冬天那么冷? 我想了想,大概是两条: 一个是穿的不够暖和。 那时没有羽绒服、没有皮大衣,呢子大衣也没有。 说实话,新棉花的棉衣都很少穿,因为分的新棉都是纺线织布用,那时穿的衣服大多数都是自己织的。 自己织的白布,再去供销社买染料,我们叫洋色(shai)来染成各种颜色。 在供销社买的布,叫洋布,自家纺线织的布叫老粗布。 那时穿的棉衣里面絮的都是旧棉絮,我们这里叫“套子”,保暖性较差,那时也没有秋衣秋裤,光着身子穿棉袄、棉裤,透风撒气,那时冬天经常看到的农民形象是揣着手、跺着脚,一个字“冷”!哪里也不暖和!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那时都是穿着自己家做的棉鞋,而且一双棉鞋有时要穿好多年,又没有替换,小孩又好出汗,所以,那时身上冷,脚下也冷,农村的孩子几乎都冻过脚。 冻的脚肿得像馒头,冷的时候疼,热的时候钻心的痒。 儿时的记忆里,农村的孩子几乎都有冻手、冻脸、冻耳朵、冻脚的经历。 有人说,如今天气不如原来冷了,的确是这样,但这不是重要的,主要还是在户外的时间少了,再就是保暖条件好了。 二是那时取暖的条件太差。 说起来,那时也谈不上取暖,做饭烧柴都不够,用什么取暖,那时家里能生炉子的很少,一般都是大队干部或者是家里有挣工资的,都是买煤灰加粘土做成煤饼,炉子是自己有砖盘的,自来风炉子。 农民家里能够𬉼炕的都不多,因为没有柴火。 十冬腊月如果来亲戚,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抱一抱棉花柴,烤烤火,暖和暖和。 那时做饭的屋里是年长者住的,因为做饭有烟火气,暖和一些,那时做饭的锅灶是和炕通着的,因为烧火做饭,也有热乎气。 那时吃饭都是围着锅台,都是捧着粥碗先暖暖手,然后趁热嘶溜嘶溜的喝碗粥,身上就暖和了,这样也省干粮。 那时,只有早晨的被窝里是最暖和的,暖暖的身子真不愿意穿冰凉的衣裳,所以那时小孩起床,都要大人在灶坑里烤烤衣裳。 那时大人小孩没事了,白天都喜欢在被风的墙根下晒太阳。

0 阅读:349

评论列表

游客

游客

2
2025-01-14 23:10

最重要一条没有写,温度确实比现在低

用户88xxx67

用户88xxx67

2
2025-01-14 23:14

当时副食跟不上,身体缺脂肪缺油水!衣物都是棉毛的,人穿着感觉暖和,其实还是难以抵御风寒!

尖谷子

尖谷子

2
2025-01-15 13:36

放狗屁

陈大大看世界

陈大大看世界

优质作品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