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杭州 今天我的电脑屏保忽然变成杭州西湖了——湖边的这座亭子我没记忆,兴许是新修的,但远处的保俶塔我是一眼能辨别出来的,因为太熟悉了。我一直记得保俶塔边上的初阳台,“初阳台”仨字是诸乐三先生写的,诸先生是吴昌硕的高足。 巧的是,昨晚我开始阅读杭州人高诵芬写的《山居杂记》——这个山,不在中国,而在澳洲,高老太太晚年随儿子定居澳洲了。 更巧的是,今天我突然想起当年在杭州被冤枉的一件事。这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天我坐公交车从学校到市中心。那时候公交车普遍比较拥挤,有逃票的人,但我真没逃票。到了终点正好有查票的人,我翻遍了口袋也没找到票。我向检查人员反复说,我真没逃票,我是买了票的。检查人员态度很好,但一定要我补票并按票价的三倍罚款。 后来我在街上行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的袖口边缘有那张票,难怪翻遍口袋也没找到。但我放弃了回去申辩的机会,我估计他们也不会认。 三件事,都与杭州有关。 我在杭州读了四年书,对当年并不大的杭州城自然是熟悉的。 《山居杂记》中高老太太回忆说,她家在杭州孩儿巷,是世家大族,有“高半城”一说。孩儿巷我记得,从学校坐公交去火车站,必须经过那条有点拥挤的马路。高家在花港观鱼那边还有别业,叫高庄,80年代时好像那些建筑仍在。 老太太的文字很朴实,记述的事也亲切有味,好像《红楼梦》中的家族和人物。她写初稿、由他儿子整理的这部书,在澳洲的一家中文刊物上连载过,据说反响很大。 我近年来喜欢读传记,以读文人的传记为主,偶尔得到这部《山居杂记》,作者虽不是文人,但可以了解一个巨家大小姐在日后几十年中的生活,藉此管窥大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 最近值得读的书颇多,刚读完《小镇喧嚣》,觉得是一部调查扎实的社会学著作,很值得一读——尽管作者不能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这不是他的职责,他也确实给不出方案。 说完,贴字二纸,今天写的。
记忆中的杭州 今天我的电脑屏保忽然变成杭州西湖了——湖边的这座亭子我没记忆,兴
悦悦文化
2025-01-14 15:12: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