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在莫斯科的寒冷审判厅里,李德因其在“反围剿”中的惨痛失误,面临共产国

爱吃凉历史 2024-12-30 00:33:20

1939年,在莫斯科的寒冷审判厅里,李德因其在“反围剿”中的惨痛失误,面临共产国际的严厉审查,刘亚楼,作为那场审判的重要证人,站在台上,情绪激昂地对李德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指责。这事儿背后的故事可真不少,李德原本是个满怀理想的德国小伙子,加入了德国共产党,后来被派到中国来帮忙。那时的他,心里装着改变世界的梦想,没想到后来会闹出这么大动静。 1939年12月,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会议上,李德被要求为他在中国革命中的所作所为做出检讨。会议地点位于莫斯科,出席人员除了李德外,还有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以及周恩来、任弼时、师哲、毛泽民、刘亚楼等人。 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审视李德在中国革命期间的军事顾问职责,以及他在具体指挥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李德首先作自我检讨,承认自己在中国革命中的失误。他坦言,由于过于依赖苏联的教条式军事理论,导致了许多不合时宜的战术决策,给中共革命队伍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然而,李德的检讨并没有平息会议中的不满,反而激起了几位与会者的强烈反应。 其中,刘亚楼的愤怒尤为显著。作为李德的同学,刘亚楼曾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接受过军事教育,他在红军中担任过重要职务,并亲历过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以及湘江战役的惨痛。 刘亚楼对李德的批评非常尖锐。他直言,李德的军事素养不足以支撑他作为中共军队的顾问角色。刘亚楼指出,李德将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术理论生搬硬套,完全没有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而李德的指挥能力更是差强人意,尤其是在战场上的表现,常常是把军事理论与现实脱节,导致了大量无谓的牺牲。 在会上,刘亚楼不满地回忆起了李德在战争中的一些失误,甚至提到李德曾经批评过朱德。刘亚楼激烈地指责李德不仅在军事上无能,生活作风也极其不检点。 李德的种种行为让刘亚楼感到愤慨,尤其是在战场上,他不仅指挥失误,还做出了许多不负责任的决策,使得战局更加复杂。 面对激烈的指责,李德试图辩解,称自己并未批评过朱德,而是由于语言不通,误将“老油子”说成了“老头子”。然而,刘亚楼并未接受这个解释,继续猛烈抨击李德的种种失误,甚至指责他只会在“独立房子”里与女性交往,完全不懂得军事应有的严肃性。 尽管刘亚楼的言辞愈发激烈,但会场上的苏联代表对此并不在意。对他们而言,李德的行为是否符合中共的路线,并不构成会议的焦点。 而在这种背景下,任弼时与周恩来交换了意见,周恩来也及时站出来进行调解。他表示,刘亚楼的发言过于激烈,主要是因为他曾在李德指挥下的部队中经历了巨大伤亡。 周恩来也借此机会指出,李德的错误不仅仅局限于战术决策,还包括他对“福建事变”的处理及长征初期的战略决策。然而,周恩来也坦言,自己当时没有及时纠正李德的错误,因此也应当承担部分责任 毛泽民也在发言中提到,长征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对党的巨大考验。红军在长征中损失惨重,许多根据地相继丧失,地下党组织也遭到摧残。 最初30万的红军,最终仅剩下不到10%。这段艰难的历史让毛泽民深刻意识到,不仅仅是军事指挥的问题,整个党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统一和坚韧也极为关键。 面对各方的指责,李德感到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在会间的休息时,苏联代表佛罗林曾向李德询问他的紧张情绪,李德用德语解释道,自己只是一个顾问,对中国的具体情况并不熟悉。 李德表示,尽管自己的意见在当时被采纳,但所有责任似乎都被归咎到他身上,他感到自己像是成了替罪羊。 最终,会议对李德的处理决定并不严厉。经过共产国际的审议,李德被认为并非有意犯错,只是由于缺乏对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了解,导致提出了一些不适合的建议。 尽管如此,李德并未受到处分,因为决策最终是由中共中央做出的,而李德的建议仅供参考,不应全盘归责于他。 参考资料:白海军编. 《“洋大人”在民国》 2011

0 阅读:1398

评论列表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

3
2024-12-31 08:49

李是能力不足,的确不是故意犯错。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