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白嫖?"内蒙古一女子为了还钱,以15.5万价格将一套500多平的老宅卖给了一位下岗女工。没曾想15年后,女子意外得知当初自己卖掉的这套房子拆迁能赔419万,于是便找到女工并要求她分自己150万,被拒绝后,女子将女工告上了法庭,而法院最终判决亮了! 内蒙古某地,一起因老宅拆迁引发的财产纠纷引发广泛关注。15年前,李某以15.5万元的价格将自己500多平米的老宅卖给了下岗女工王某。多年后,片区纳入拆迁,王某获得高达419万元的拆迁补偿,令李某忿忿不平,认为当年出售价格过低,自己对房子“有感情且有贡献”,于是找到王某索要150万元补偿。双方协商未果,李某将王某告上法庭,要求分得拆迁收益。
庭审中,李某的代理律师指出,当年李某因经济困难低价出售房产,虽然房屋所有权已交易完成,但房产大幅增值和拆迁补偿的特殊性令人难以接受。作为老房的原主,李某认为自己有权按情理分得部分利益。
王某一方则明确表示,房屋卖出后产权已彻底归属买方,拆迁补偿款是基于她所拥有的合法财产作出的赔偿,李某无权分割。双方争议的关键点在于:拆迁补偿款的分配是否仅基于产权归属,是否应综合考虑特殊情感或历史投入。
经过审理,法院作出判决:拆迁补偿款419万元中的382万元归买房人王某所有,而卖房人李某分得37万元。 法院认为,虽然房屋产权已转让,但基于房屋的拆迁补偿金额远超当年的市场交易价,且房子本身存在李某多年的历史投入,根据公平原则,对李某分配一定补偿款具有合理性。但同时,绝大部分拆迁收益仍归合法产权人王某所有,这是对合法财产的保护。
该判决引发热议,很多网友表示:“这样的结果算是情理结合了,卖家得到些好处说得过去,但买家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最大保障。”也有人感慨:“想全靠情怀白拿几百万是不可能的,但最后的补偿算是给了卖家一个台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