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黄昏心理”?老年人如何警惕“黄昏心理”?】很多老年人会出现“黄昏心理”,所谓“黄昏心理”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负性心理,其通常表现为“情感消沉,精神蜕变”,是一种有害身心健康的不安定因素,需要通过自我调适来加以消除。老年人的“黄昏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老年人常见的“黄昏心理”有哪些?又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呢?
累赘包袱感。伴随着身体状况的下降,一些老年人会经常有“无能为力”的感觉,认为自己是个“三饱一倒”的无用之人,甚至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老年人应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当真的“力所不能及”也不要自责,毕竟一生已经为子女付出了很多,是时候享受子女的照料了。
怀旧回归感。有些老年人喜欢怀念过去,思维容易停留在过去艰辛、悲伤或悔恨的事情上,整日愁绪满肠、忧心忡忡,必然会影响身体健康。宜多体会当下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
枯燥无聊感。上了年纪后,生活负担减小,老年人日常活动内容变得单调,心理难免会产生枯燥无聊之感。此时,老年人宜多参加活动,多结交朋友,让生活变得丰富有趣。
黄昏末日感。有些老年人感觉自己的生命快要走到了尽头,有“天快黑了般的冷寂感”,容易陷入悲观、绝望的情绪中。正因为年纪大了,老年人更应学会享受生活,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精彩,不要留下遗憾。
营养师温馨提示:老年人宜把每一天都当做生活中的最后一天去生活,那样你会发现对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才能把每一天都过得丰富多彩。同时,珍惜每一天,能摆脱一切负面情绪的缠绕,真正获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