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3岁的清华女研究生与一个35岁的男人一见钟情,父母强烈反对,可她却

宋看社会 2024-12-16 10:51:43

1988年,23岁的清华女研究生与一个35岁的男人一见钟情,父母强烈反对,可她却义无反顾的嫁给男人,而结婚后31年女人都没做过家务,丈夫:她做家务是对才华的浪费!   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时点赞关注一下,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谢谢支持!   1988年,23岁的陈薇刚从浙江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到了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登上了开往青岛的火车,准备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车厢里人声鼎沸,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汗水的味道,陈薇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打开了一本厚厚的专业书籍,忽然,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她的面前,那是一个魁梧的中年男子,目光朴实而真诚。   “介意我坐这儿吗?”男子礼貌地问道,陈薇抬头看了他一眼,微笑着点点头,男子在她对面坐下,自我介绍说他叫麻一铭,是青岛啤酒厂的一名技术工人。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就这样攀谈起来,麻一铭虽然没有陈薇那样的学历,但谈吐间却透露出一种朴素的智慧,他对生活充满感悟,对未来有着独到的见解,陈薇听得入了迷,不知不觉间,时间就飞逝而过。   火车即将到站时,麻一铭鼓起勇气,向陈薇要了联系方式,回到北京后,两人开始频繁通信,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们的感情逐渐升温,最终确立了恋爱关系。   当陈薇把麻一铭介绍给父母时,遭到了强烈反对,在他们眼里,女儿是个前途无量的高材生,而麻一铭不过是个工人,配不上陈薇,面对父母的百般阻挠,陈薇却毫不动摇,她坚信,麻一铭虽然学历不高,但人品却无可挑剔。   为了打消岳父母的疑虑,麻一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辞去了在青岛的工作,只身来到北京打拼,没有了稳定的收入,小两口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麻一铭从不抱怨,他心甘情愿地扮演起了贤内助的角色。   1992年,陈薇顺利取得博士学位,走上了科研之路,为了让妻子全身心投入工作,麻一铭主动承担起了家中的所有事务,从洗衣做饭到带孩子,他样样精通,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你做家务简直就是浪费才华,"麻一铭常这样对陈薇说,“你的使命是要为国家做贡献,我来为你撑起这个家!”在丈夫的鼓励下,陈薇如鱼得水,在科研领域大展拳脚。   2003年非典肆虐神州大地,作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研究员,陈薇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奋战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就是在那个紧要关头,陈薇和团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个“非典”灭活疫苗,这一重大突破,为战胜疫情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陈薇再次挺身而出,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成功研发出我国首个埃博拉疫苗,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生物安全领域崛起,陈薇也因此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面对妻子的成就,麻一铭从未有过半点嫉妒,他常说:“我为陈薇感到骄傲,她的每一项荣誉,都凝聚着我们共同的心血,"在他看来,让妻子在事业上展翅高飞,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记者采访陈薇时,她满怀深情地谈起丈夫的付出,“没有麻一铭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陈薇动情地说,“他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是我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我常常想,上天让我遇到他,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陈薇和麻一铭的爱情,像一杯醇香的酒,历经岁月的发酵,愈加馥郁芬芳,他们的故事,也为那个特殊的年代注入了一抹亮色,在那个时代,女性要在事业和家庭间寻找平衡谈何容易,而陈薇的成功,恰恰得益于身后有一个像麻一铭这样无私奉献的丈夫。   麻一铭用他的大爱和无私,为妻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就了一段佳话,他的故事,必将在时代的长河中闪闪发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去用真爱书写婚姻最动人的诗行,让我们为“背后的男人”麻一铭喝彩,让我们向所有和他一样默默奉献的丈夫们致敬!   信源:2020年9月10日,中国青年网:你所知道的陈薇还有另外一面

0 阅读:3
宋看社会

宋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