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我国外交闹出“最大乌龙”,周总理仰天长叹:周门不幸啊! 这是周总理

乐荷谈文化历史 2024-12-12 20:42:26

1973年,我国外交闹出“最大乌龙”,周总理仰天长叹:周门不幸啊! 这是周总理罕见一次“失态”,还是在国际场合上。 周总理在其政治生涯中,即便遇上极其复杂的难题,也能保持冷静,从容面对。1973年,我国外交部爆出了一起“特大丑闻”,还险些让美国钻了空子。 周总理雷霆震怒,却也无可奈何,在国务会议上仰天长叹:真是周门不幸啊! 他为何要这么说?难道周总理和他,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吗? 1973年,我国驻希腊大使周伯萍,发现沿途“异常” 1973年,中国在浩劫中迎来了第八个年头,神州大地满目疮痍。周总理一直在苦撑危局,但毕竟独木难支。 国内、国外两手抓的总理,为了党和国家殚精竭虑,带病工作,从这年的2月起,他经常需要借助吸氧才能入睡。被强制休息也是象征性的。 偏偏在此时,我国驻希腊大使馆,发生了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令本就心力交瘁的周总理,震怒又无奈。 1973年3月,由粮食部调到外交部的周伯萍,被任命为我国驻希腊王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 5月7日,周伯萍在返回我国使馆时,发现沿途的警车、哨卡明显增多,这说明雅典当天,有重大的国事或外事活动要举行。 他转身问翻译,翻译也不是很清楚。回到使馆后,周伯萍让翻译去查一查,新送来了哪些请帖。 值班人员看走眼,中国代表误入以色列府邸,恭贺对方国庆 值班的同志误将一封,来自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科威克的请帖,看成了是科威特大使的请帖。一字之差酿成大祸。 更离谱的是,上面的日期明明写的是次日中午,值班人员却没有留意到。他只看到了距离散场时间,仅剩10分钟! 外交无小事,人家都送请帖来了,不去就是失礼,还可能酿成两国误会。就在一行人脚步匆匆,开车前往科威特大使馆的路上,一个更大的“陷阱”在无形中铺开。 如果说真的是误闯了科威特大使馆,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也算是权宜之计。错就错在,周伯萍在出发前,并没有问过翻译和司机,是否认得路。 大使馆的司机在一路火花带闪电下,竟然将车开进了以色列的外交官府邸。 周伯萍对其他国家的外交代表,并不是很熟悉,只见他一个箭步走上前,握住以色列代表的手,祝贺他们的国庆日,还解释了迟到的原因。 以色列人员看到中方人员一头雾水。要知道,当时我国和以色列还没有相互承认,而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中国贸然上门祝贺,还是祝贺对方“建国”,这是何意? 就在中方误打误撞,以色列还找不到北时,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敏锐地向周伯萍发问:“周大使,你来到这里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承认了以色列?” 周伯萍一行人,直到此时都没发现走错了地方,对于美国记者的“无故挑衅”,周伯萍生硬地回顶过去。 可是“中国大使祝贺以色列国庆”,这却是美国记者亲眼所见,他连忙回去发布消息,引起轩然大波。 周伯萍是何时发现自己犯错的?我国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美国记者“横插一杠”,中国外交部紧急采取三项措施 一个人能闯下多大的祸?我国首任驻希腊大使干的事,差点给天捅破! 上期咱们讲到,1973年,因值班人员看错请帖,误将第二天去捷克斯洛伐克,庆祝国庆的请帖,看成了去科威特!结果司机不认路,一头扎进了以色列外交府邸,这该如何收场? 美国记者发布消息,暗指中国已然承认以色列。 直到第二天中午,在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周伯萍遇到了罗马尼亚大使,这才得知昨天走错了地方,在仓促的10分钟内闯下滔天大祸。 周伯萍心情沉重,这个乌龙不仅在国际上无法交代,对于在特殊时期,被那伙灾星时刻准备“逼宫”的周总理来说,更是落人口实。 外交部收到报告后,同意了三项补救措施,并急召周伯萍回国。第一,分别向希腊外交部、阿拉伯等国家说明情况,中国大使是误入以色列府邸。 第二,立即向国内外交部汇报具体情况,做初步检查。第三,向使馆全体同志如实通报,要求大家接受教训,改进工作。 周总理感叹“周门不幸”,毛主席一句话扭转性质 周总理看了外交部关于“雅典事件”的经过,极为震怒,说道“真是周门不幸”。 原来,周恩来和周伯萍,同属于宋朝理学家周敦颐的后代,按辈分,周总理还比周伯萍高一辈,可以说是同门。 周总理急火攻心,周伯萍心怀忐忑。外交部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接受了他们的检讨,一致认为错误的确很严重,但周伯萍态度正确,认错较好,建议免予处分。 5月24日,事情过去了半个月,毛主席看到报告和检讨后,亲笔圈掉了原文中“十分严重、极为荒唐的政治错误,外交丑闻、影响极坏”之类的字眼,改为“是没有调查研究的结果”。 将周伯萍对错误的认识“较好”,改为了“很好”,从根本上扭转了雅典事件的性质。 毛主席宽以待人实事求是,令外交部摆脱了阴霾。你认为这个错误,应该被原谅吗?期待留言关注,下期再见。

0 阅读:0
乐荷谈文化历史

乐荷谈文化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