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追悼会上,张春桥故意捣乱:不能屁股对着群众,遭到华国锋怒斥 这是一场惊心

乐荷谈文化历史 2024-12-12 16:37:08

毛主席追悼会上,张春桥故意捣乱:不能屁股对着群众,遭到华国锋怒斥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1976年,一年落三星,天下齐悲鸣!就在毛主席的追悼会上,一权臣故意发难,对追悼流程挑三拣四,说什么“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屁股不能对着群众”,借机整人。 一向老实沉稳的华国锋,都被惹怒了,他怒斥对方:你们这是故意捣乱,那么此人是谁呢? 1976年,三大伟人相继离世,毛主席的悼词早就拟好 这年的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毛主席得知噩耗,没有说一句话,而是任由泪水流过了面颊,流到了脖颈。 总理追悼会召开前夕,工作人员准备好了轮椅、氧气袋等等,可早已病重的主席,根本坐不起来,更别提站立了。 他因身体原因,没能送总理最后一程,在其去世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毛主席都未能摆脱悲伤的情绪。 7月6日,朱老总去世,华国锋脚步匆匆地告知伟人消息,毛主席悲从心来,告诉他说要好好料理朱德的后事,随后两个人陷入长久的沉默中,整个房间静得可怕。 7月28日,河北唐山爆发了世所罕见的大地震,毛主席再也挺不住了,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并于9月9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就在天地同悲、多个国家纷纷哀悼之际,却有一伙灾星上窜下跳,图谋不轨。事实上,早在1976年的7月下旬,中央就对伟人的丧事预做准备了,讣告和悼词文稿也草拟好了。 当时因伟人尚在人世,因此凡是涉及到“毛泽东主席”的地方,全部用双引号代替,以表达对主席的尊重。 文稿完成后,按照汪东兴的指示,由周启才亲封、保管,何时上报待命。 毛主席去世后,两份文稿被拿出,华国锋对周启才说:“东兴同志提出,悼词文稿中要加上,三要三不要的重要指示,我很赞同。” 没想到,在修改意见宣布后,四人帮相互看了看,张春桥紧闭双眼,默不作声,他们四人沉默不语,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气氛低至零点。 汪东兴提议加上“三要三不要”,张春桥又在追悼会上捣乱 一条伟人的生前指示,为何会惹来那些人的不快? 原来,三要三不要很有指向性,对他们将来“夺权”很不利,这三句话是:“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叶剑英、李先念等人,都非常赞同华国锋和汪东兴的想法,一定要将这些话加入到悼词中。 四人帮在悼词中被贴脸开大,就差被念身份证号了,自然是恼火万分,又不敢声张,否则不就成了对号入座? 于是张春桥,就在追悼会流程上做小动作,令中央高层猝不及防。 原本按照商量好的流程,在追悼大会开始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按照顺序走上高台,先面向广场群众。 等到追悼大会正式开始后,由主持人宣布,向毛主席遗像三鞠躬后,大家再向后转,面对主席遗像。 没想到,中央政治局定下来的事情,张春桥却公开发难,他说“那怎么行?转过去,就是屁股对着群众,不行!” 其他三人也纷纷起哄,华国锋是如何应对的?此人还有哪些拙劣的“表演”? 张春桥:不能屁股对着群众,遭到华国锋怒斥 周总理、毛主席两大伟人离世,一权臣屡次出手“怒刷存在感”,邓颖超却说:很难拒绝! 上期咱们讲到,1976年,我们失去了三大伟人,在毛主席去世后,四人帮先是在悼词上发难,随后又吹毛求疵,说领导人在追悼会上屁股对着群众,这是不行的,结果呢? 伟人骤然离世,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一是由谁来主持追悼会,一是由谁来致悼词。党内三位副主席,分别是华国锋、叶剑英,王洪文。 外媒十分关注,毛主席追悼会的主持者,因为由谁来主持,基本上就可断定,谁是未来的权力继承者。德高望重的叶帅提出,由王洪文主持追悼会,国锋同志致悼词。 按照原定流程,领导人们面对群众后转身,这却引起了张春桥的不满,他戴着眼镜阴阳怪气,华国锋怒斥:这是故意捣乱! 因毛主席的遗像,是树立在大家所站的高台后面,想向遗像鞠躬必须向后转才行,而且这是政治局会议定下来的。 叶帅、李先念、许世友、吴德等人,都支持原有决定,四人帮再也嚣张不起来了。 早在周总理遗体告别时,张就故意拥抱邓颖超,宣誓“继承权” 事实上,张春桥欲盖弥彰的表演,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周总理去世两天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代表来到北京医院,向总理遗体做告别。 当晚群众们在电视中看到,张走向守灵的邓颖超,突然伸出双臂同她拥抱,邓大姐还拉着他的手说话。 二人说的什么,电视上并未播出,但是不少人看到这一镜头,都表示很不理解。一直到了5月,邓颖超的心情较为平静后,她请当初为总理治病的医疗组吃饭,席间有人问起。 邓颖超回答:“对此我也毫无思想准备,他可能是一种姿态吧,我很难拒绝他这样做。” 至于他们说了什么,邓颖超揭秘,周总理在医院时就曾对张春桥讲,要和王洪文一起,多支持邓小平的工作,于是她在悲痛之余,又重复了一遍。 但不明就里的群众,只看到张和邓长久的拥抱,密切的谈话,难免不会引人误会,还以为他会理所当然地,成为下届总理呢,真会演啊!

0 阅读:2
乐荷谈文化历史

乐荷谈文化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