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留在朝鲜援建的中国志愿军一支部队神秘消失,两年没任何消息。谁知两年后

绮南爱历史 2024-12-10 20:49:22

1958年,留在朝鲜援建的中国志愿军一支部队神秘消失,两年没任何消息。谁知两年后,我国爆出猛料! 1958年初春,志愿军第20兵团的士兵们刚从抗美援朝的硝烟中走出,正准备迎接久违的休整生活。 可元旦刚过,副司令员孙继先突然接到紧急命令:“立即返回国内,听候新任务指示。” 命令言简意赅,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紧张气氛。 而同时受领任务的还有陈锡联,以及陈士渠。 几天后,一列火车悄无声息地驶出朝鲜边境。士兵们被告知:“任务保密,不许透露行踪。活着烂在肚子里,死了带进棺材里。” 就这样,这支部队的动向成了一个谜,家属没了音信,连国内的战友都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火车在夜里穿越山脉和平原,士兵们透过车窗看着陌生的风景,心里满是疑问。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直到车队在西北的戈壁滩停下,大家才发现,终点是这片人迹罕至的大漠。 下车后,迎接他们的不是宿舍,而是一片荒凉的沙漠。风沙呼啸,天干地裂。 而他们的任务是:在这寸草不生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建造中国的导弹试验靶场。 当时,巴丹吉林沙漠的环境极其恶劣。沙尘暴来了,天昏地暗,站在一起说话也看不见对方,只能靠张嘴露出白牙确认是谁。 他们搭帐篷、睡地窝、饮苦水,每天干12个小时以上。 夜里,风吹得帐篷直响,睡不着觉,可第二天又得顶着疲惫开工。 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这支部队用了两年零六个月,硬是在沙漠中拔地而起建成了导弹试验靶场。 1960年9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从苏联引进的P-2导弹,接着又在11月5日自主发射了“东风一号”。 发射成功的那一刻,现场的官兵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主持发射的聂荣臻元帅说:“今天,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从此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导弹!” 然而,对于参与建设的士兵来说,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参与了怎样的伟大事业。 严格的保密规定让他们只能默默付出,即便是牺牲,也只能“烂在沙漠里,带进棺材里。” 他们的名字,连同他们的故事,长久地埋在了这片大漠中。 从这片戈壁滩开始,中国迈出了迈向尖端科技的第一步。 后来,这里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被誉为“东风航天城”。 而当年的无名英雄们,正是这座航天圣地的奠基者。 今天,东风航天城已发展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承载了无数辉煌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一代代建设者在这里书写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而那支神秘撤离的志愿军部队,则成为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笔。 这支部队没有在战争中建功立业,却在和平年代为国防科技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是隐姓埋名的无名英雄,用青春和生命筑起了中国的“安全长城”。 正是他们的付出,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昂首挺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当年,那列驶向大漠的火车没有终点,因为它开启的是中国航天梦的起点。让我们为这些伟大的建设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信源:战争结束,一支中国部队神秘消失了……环球网 2020-10-29

0 阅读:5
绮南爱历史

绮南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