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前往上海看望母亲贺子珍,临走前向父亲毛主席提出一个特殊请求,毛主席坚决反对

乐荷谈文化历史 2024-12-10 20:47:55

李敏前往上海看望母亲贺子珍,临走前向父亲毛主席提出一个特殊请求,毛主席坚决反对 说起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世人皆知她是一个孝顺懂事、却历经坎坷的可怜孩子。她出生于1936年的陕西志丹县,从小跟着父母生活在炮火连天、革命艰难的险峻环境中。 在她4岁的时候,由于母亲贺子珍在苏联精神出现异常,于是被父亲毛主席送到苏联伴母。 异国他乡的日子,且又是战乱年间,可想而知其日子过得有多苦。由于贺子珍后来病情愈发加重,不但她自己被关到疯人院强行治疗,而且年幼的李敏亦是被送到了莫斯科的孤儿院。 直到1947年的时候,当王稼祥夫妇前往苏联治病,这才将她们母女解救出来,随即安排她们回国生活。 1949年夏季,李敏给父亲毛主席写信诉说思念。而思女心切的毛主席亦是想尽快见到她,最后在贺怡的安排下,李敏和二哥毛岸青都被送到北平。 自此以后,李敏就留在父亲毛主席身边读书、生活,终于再次感受到久违的父亲疼爱。 或许是出于多年没有照顾她的愧疚,毛主席对这个大女儿尤为喜欢。他总是心疼地喊她:“娇娇,爸爸的好娇娇!” 那时候李敏的中文说的不是很好,有时候和父亲毛主席沟通的时候很是困难。每每此时,毛主席却从不恼怒,总是耐心地等她一字一句地慢慢说清楚。 随着长时间的相处,李敏终于慢慢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疼爱。此后,父女俩之间的感情更为亲近。 不过,疼爱归疼爱,毛主席在教育方面却从不打破原则。李敏由于在苏联生活多年,中文水平较差,每次学习中文的时候感到很困难。 一开始她吃不了苦,总是闹着发脾气,甚至向父亲毛主席提出以后不要再学习了。 毛主席一听,却立即严肃起来,然后让她继续好好学习。在父亲的教育下,李敏的中文水平日渐提高起来,之后还学会用中文给母亲贺子珍写信、问候。 贺子珍收到来信后非常激动,直言女儿的成长和进步很大,她内心是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高兴。 于1953年时,转眼间李敏已经是17岁的大姑娘了。离开母亲身边多年,她的内心总是万般思念与难过。 到了暑假期间,她和父亲毛主席商议,想前往上海看望母亲贺子珍。毛主席知晓她心里的思念,于是当即就同意了她的想法。 但是,由于这是她首次出远门,而且又不熟悉路,所以在临走前向父亲毛主席提出一个特殊请求:“爸爸,我不认识那边的路,能不能派一位卫士叔叔送我到上海。” 原本这也是一个情理之中的要求,毕竟那时候的李敏还很小。但是毛主席却坚决反对此事,并当场说道:“那肯定不行!你此去上海,是因为私事。卫士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你怎么能让他们去帮忙你的私事?” 李敏听到父亲这样说,心里立即委屈、担心了起来,说道:“爸爸,我明白你说的。但是我一个人不熟悉上海的路,要是丢了怎么办。” 女儿李敏的这番话不无道理,所以毛主席最后考虑再三,决定让卫士阎长林带着她一同前往上海,这才让紧张不已的李敏破涕为笑。毛主席对女儿的关爱,其实也是千千万万中普通人的缩影。愿天下所有父爱如棉,永远陪伴、温暖于子女左右。

0 阅读:68
乐荷谈文化历史

乐荷谈文化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