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于古画卷中,赏两千年繁花似锦

迈凌聊文学 2024-11-22 17:58:03
我的私人书单 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人们不仅仅是欣赏花的娇艳美丽,而更多地是注重花被赋予的品格。比如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不过,它们正式获得这个美称,是明代万历年间以后的事情了。 在张丽、和尚猫所著的这本《画中有花朵:中国古画中的花卉世界》大开本平脊精装,繁花纹样特装刷边版,颜值高,令人赏心悦目。在本书中,作者深入解读13幅稀世古画,展现40余幅相关古画的精彩瞬间,介绍约90余种古今盛行的花卉物种。内容涉及物种栽培和迁徙、物候、地理、园林、食药用,以及与花朵相关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外交流等,带领读者开启一段贯通古今的花卉与艺术之旅。 在这些传世的名画中,我们都能寻找到花的影子。 在四川德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我们看到莲叶何田田,人们或采莲或捕鱼,水中偶有鸭嬉戏的情景; 在唐代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上,我们看到长长的花毯一字铺开,一群大唐丽人踏着春天缓缓而来。轻风摇华盖,一花一鸟,皆是春之气息。 现代人热衷的插花艺术,起源于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供奉在佛陀前的瓶中鲜花(莲花),渐渐演变成早期的插花形式——瓶花。 到了宋代,插花真正兴盛发达起来。当时上至皇室,下至平民,人人插花,平日如此,节日更如此。在南宋都城临安,端午节时,家家插菖蒲、石榴、蜀葵、栀子花之类。有的人家没有花瓶,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乡土风俗如此。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更是成为宋代文人的“生活四艺”。 可以说,没有哪个时代的人比宋人更热爱鲜花了。宋代推行重文经武的政策,文人群体活跃,也十分壮大。君王对花的喜爱,也感染了文人群体。于是,社会自上而下形成了以种花、赏花、插花、簪花、食花、咏花、绘花等多种方式爱花的风气。从南宋李嵩的《花篮图》中,我们便可以窥见当时的花卉培植盛况。 从东汉画像砖到清代的植物画卷《春祺集锦图》,读故事、品名画、说花卉,这本书带你走进历史的长河、置身画中故事发生的场景,感受古代文人的浪漫,体验跨越近两千年的中国文化意境。 这是一本用较新视角观看中国古画的小众“奇书”,像是在破译由“花卉语言”书写的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让你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愉悦心情,陶冶情操,也增长了知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