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繁荣的背后
迈凌聊文学
2024-11-27 16:46:30
我的私人书单 东京梦华、千年风雅。一向被视为“积贫积弱”的宋朝,事实上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科技、经济的巅峰。
城市化浪潮、农业革命、发达的外贸、勾栏瓦肆的笙歌……北宋的繁华,令人向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那时的汴京,“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都市内到处可以开店做买卖,而且“夜市”在“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历史学家邓广铭说:“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那么,这种繁荣是如何造就的?
陈季冰在《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一书中,从经济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了宋代繁华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某一特殊原因,而是政治、历史、国际贸易、礼乐教化各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钱,是打开宋代的钥匙。宋朝政府累积了惊人的收入,却为何没能造就一个令人满意的“治世”?为了从日益兴盛的工商经济中分到更大一杯羹,宋朝政府都做了些什么?挥之不去的财政梦魇,要如何摆脱?严酷的生存竞争中,数不尽的军费开支如何成为财政黑洞的根源?
在论述宋代经济制度时,作者批判地认为,所谓“和买”“预借”都是匪夷所思、涸泽而渔的聚敛思路。“和买”被称为“衰世苟且之法”;而“预借”更是寅吃卯粮,提前预收到 6 年之后。作者列举了宋朝的种种财政乱象,分析贯穿两宋 300 多年的财政噩梦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他认为,只着眼于统治阶级的荒淫无度不足以对真实历史做出合理解释,要直面宋代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即内忧外患所衍生出来的冗吏、冗兵、冗费。
本书将历史演进置于“技术——制度”的框架内加以审视,关注制度和技术的进步对宋朝经济的影响,“当制度与制度、制度与技术之间达成某种最佳张力时,社会就繁荣昌盛;反之,社会就衰败没落”。
在文明长河的潮涨潮落中,一种社会组织方式或制度体系有没有前景,主要不在于它是否足够成熟和完备,而在于它的核心元素能不能适应自己所处的时代,很好地与之匹配。正因为宋朝的政治与经济领先太多,社会组织方式过于现代。换言之,宋人的探索与奋斗超前太多了!这才是宋代悲剧的根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