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北大的官僚气与衙门气很浓厚

迈凌聊文学 2024-12-08 15:58:22
我的私人书单 100年前的北大是怎样的? 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任校长时,那时北大的官僚气与衙门气很浓厚。 学生是老爷,因为是从京师大学堂嬗继下来的(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都被称为老爷,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教员上课把讲义印发下去,在课堂上读一遍,学生觉得没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杂书。到了考试时,教员还可以划重点。是不是和现在的某些学校一样? 蔡元培到校后第一次演说,就说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他立志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凡学有专长可为教授者,不因其思想稍旧或稍偏而奔置。不仅聘请了提倡新文化的钱玄同、李大钊、胡适等人,还吸收了守旧派学问大家黄侃、辜鸿铭、刘师培等人。学生们在新旧两派双方导师的带领下彻底燃起了学术热情。在道德上,他向全体师生提出“八戒”,为表改革之决心,自己以身作则,从未破戒。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北大成了中国的一流学府。 蔡元培是一位中国学问很深、民族意识极强、于中年以后再到欧洲留学多年的人,所以他对于中西文化,取融会贯通的态度。首创教授治校。倡导女权 ,开男女同校之先河。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主张学术研究自由,认为只能有学说的宗师,不能有门户的领袖。宋明理学的修养很深,所以他律己严而待人宽…… 林语堂说,天下没有第二个蔡先生。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 王世杰认为,蔡先生的伟大,不是一般人充份了解的。他最令人钦佩的是一生之中,言行一致,说的话跟他的作为完全一致。 蔡元培是一个完人——一个生平无缺德的完人,也是一个学人兼通人——个学有专精和开通风气的人。 这本《激荡百年的回响:蔡元培传稿》通过蔡元培的自述和朋友、僚佐、弟子的追忆,从多个侧面展现他饱经沧桑、功高德劭的一生。读来深受启发又感慨万千。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