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在日记中曾这么写道,中国人“智力低下”、“劣等民族”、“像牲畜一样”,但

飞绿说历史 2024-11-20 22:08:14

爱因斯坦在日记中曾这么写道,中国人“智力低下”、“劣等民族”、“像牲畜一样”,但是面对爱因斯坦的侮辱,中国人却并没有感到很生气,这究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又为何要骂我们呢? 1922年,爱因斯坦刚刚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科学明星,他决定来一场漫长的亚洲之旅,除了学术上的辉煌成就,这场旅行也是爱因斯坦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   旅行途经了多个国家,包括日本、中国、印度、巴勒斯坦等地,对于中国,爱因斯坦总共在上海停留过两次,第一次是11月13日,但他只待了短短一天,第二次是12月27日,稍长一些,停留了两天。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动荡的割据时期,社会贫困,经济落后,爱因斯坦在中国的停留时间非常短,没有深入了解这个古老国家的机会,也没有与中国的学者或普通民众进行过多的交流。   在爱因斯坦的私人旅行日记里,他毫不掩饰对中国人的厌恶与贬低,他形容中国人“勤劳但肮脏”,像“机器”一样工作,仿佛没有思想,没有灵魂,也感知不到自己的痛苦。   他甚至用了“麻木迟钝的羊群”来形容中国人的集体状态,认为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更甚的是,爱因斯坦对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表示了极大的担忧,认为这是对世界其他民族的一种威胁,具有明显的“黄祸论”色彩。   这些言论充满了极端的种族主义色彩,爱因斯坦不仅对中国人的外貌、行为方式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甚至对他们的基本生活习惯也充满了不屑,他对中国人蹲着吃饭的习惯感到非常不解,甚至把这种姿势比作欧洲人在树林里上厕所时的姿态。   这种充满偏见的类比显然带有强烈的贬低意味,更让人不适的是,爱因斯坦在日记中调侃中国女人的外貌,他声称自己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女人能够吸引男人。   更为讽刺的是,爱因斯坦曾在公开场合多次称赞中国人的勤奋和潜力,他甚至预言中国在未来的科技领域将会做出重大贡献,成为世界的领军国家,那么为什么他的私人日记中对中国人充满了如此尖刻的评价?   爱因斯坦的这种公开态度与私下言论的矛盾,不禁让人思考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在公开场合,爱因斯坦往往以国际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形象示人,他曾公开反对种族主义,尤其是对美国的黑人种族歧视问题有着强烈的批评。   他同情被压迫的民族,支持犹太人的家园建设,声援被殖民国家的解放运动,而在私人场合,他的这些美好理念却似乎被现实中的刻板印象所取代。   这种双重标准并非爱因斯坦一人独有,当时西方社会对非西方民族普遍抱有优越感,西方人常常以“文明使者”的身份自居,认为东方社会落后而愚昧,而爱因斯坦的这些私人言论,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这些负面言论一直被掩盖,直到2018年这本日记被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内容的曝光引发了巨大的舆论波澜,特别是在中国,许多人感到震惊和愤怒。   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崇高声誉的科学家,竟然对中国人有如此极端的看法,这些日记不仅让中国的公众对爱因斯坦的形象产生了质疑,甚至在西方世界,也引发了对他道德品质的重新审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发展完全颠覆了爱因斯坦日记中的负面描述,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国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第二大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爱因斯坦曾担心的“中国人口增长带来的威胁”不仅没有成为现实,反而中国通过人口红利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创新。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922年那个贫困、落后的国家,中国的科技进步、经济腾飞和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证明了爱因斯坦当时的偏见是多么错误,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看法的一种回应,也是对历史上西方对中国不公与偏见的有力反驳。   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和成就,证明了那些早期偏见的错误,今天的中国,正以自信的姿态在全球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种族主义和文化优越感,终将被事实和进步所推翻。 (信源:环球网2018-06-15 12:35《称中国人肮脏又愚钝!对爱因斯坦歧视言论,中国人反应却出人意料》)

0 阅读:0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