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祖传的,凭什么上交!”1985年,河南一男子家中祖传圣旨,被文物局专家“借”走26年,男子多次讨要却被拒绝,专家:已经捐赠给国家。男子一怒之下将文物局告上法庭,法院会怎么判? 张家祖先张鹏程是明朝一位备受瞩目的军事将领,负责保卫边疆的安全,而明朝灭亡后,张鹏程果断转投清朝,继续在新的朝代中效力,并迅速得到了顺治皇帝的重用,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张家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家的地位不断上升,七代共有13名成员在清朝担任各种重要职务,在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的赏赐下,张家获得了15道圣旨,这些圣旨象征着家族的荣耀,也为张家在后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可随着清朝的灭亡,张家逐渐走向了衰落,在动荡的年代中,15道圣旨中有6道遗失,剩下的9道成为了张家最后的精神支柱。 1998年,张家拥有圣旨的秘密突然曝光,当时张振华的儿子无意中向邻居透露,家里还保存着祖传的圣旨,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四周,引起了媒体和文物专家的广泛关注。 对专家们来说,这些圣旨不仅仅是张家的家族传承,它们也是国家宝贵的历史文物,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展览价值,纷纷来到张家劝说张振华上交给国家。 面对专家们的建议,张振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认为这些圣旨是祖先用血汗换来的,代表着家族的荣耀,只有张家人才能够守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张振华的态度非常坚定,尽管专家们再三强调国家拥有更专业的保存手段,张家依然不为所动。 尽管张振华不愿将圣旨上交国家,但在1998年之后,他还是同意将其中的9道圣旨借给淮安清晏园博物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展览,张振华和他的儿子亲自负责圣旨的保管,展览期间,钥匙始终掌握在他们手中,看似万无一失的安排,却在展览快结束时发生了意外。 2002年,两道极具历史价值的圣旨,分别是嘉庆和道光皇帝赐的,在展览期间神秘失窃,由于展览期间钥匙一直由张家掌控,警方怀疑张振华和他的儿子可能与失窃案有关。 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他们始终处于警方的调查之中,家族的声誉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张振华父子才最后洗清嫌疑,但失窃的两道圣旨再也没有找到。 圣旨失窃后,张振华决定将淮安清晏园博物馆告上法庭,他认为博物馆管理不善,未能有效保护文物,导致家族的宝贵圣旨丢失,因此要求博物馆赔偿40万元。 案件审理过程中,博物馆方面认为,虽然他们对圣旨的安全有一定责任,但由于钥匙一直掌握在张家手中,张家也应承担部分责任。 经过多次审理,法院最终判决博物馆需赔偿9万元,虽然法院认为每道圣旨的历史价值远远超过了这个赔偿金额,但张家对这一结果依然感到无奈和失望,对他们来说,金钱并不能弥补家族在这起事件中所受到的损失与打击。 圣旨失窃事件后,张振华对外界的信任彻底崩塌,他决定不再将剩余的7道圣旨借给任何博物馆,也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展览,张家选择将这些圣旨留在家中,由家族自行保管。 这个决定不仅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回应,也反映了张家对外界,尤其是国家文物保护部门的深深不信任。 对私人收藏者来说,文物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家族历史的见证,而对国家来说,这些文物则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最好的保护。 这种矛盾可能会在未来的文物保护过程中不断出现,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维护家族的荣誉,又能确保文物得到妥善的保存,仍然是一个待解的问题。 (信源:《明史》、《清史稿》)
“我家祖传的,凭什么上交!”1985年,河南一男子家中祖传圣旨,被文物局专家“借
飞绿说历史
2024-11-20 22:08: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