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羞布被扯了!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直言:中国数学水平落后美国80多年,跟美国上世纪40年代的水平差不多。此话一出闹翻了天,却有网友发现丘成桐回国已经四十年了…… 丘成桐出生在广东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承担起养育几个孩子的责任,生活虽然艰难,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对数学的热爱,母亲为了让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毅然决定搬到香港,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由于家里经济困难,他不得不一边读书,一边兼职补贴家用,这让他比同龄人更加懂得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努力终会得到回报,他成功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专业,毕业后又远赴美国深造,踏上了更高的学术舞台。 有趣的是,在他刚刚22岁时,他已经拿到了博士学位,而这距离他接触真正高深数学不过数年时间,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凭借对“卡拉比猜想”的突破性证明,年仅27岁就成为了国际数学界的焦点人物,几乎囊括了所有重量级的数学奖项。 可以说,丘成桐已经站在了数学界的巅峰,成为了国际上无数学者心中的偶像,他不仅在哈佛大学担任荣休教授,还在清华大学设立了讲席教授职位,同时是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这些头衔让他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但令人惊讶的是,丘成桐对待这些荣誉并没有太多的得意或骄傲,他更愿意用自己的成就和影响力,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 1979年,他回国后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回报祖国的征程,不仅积极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还在国内多地设立了数学中心,帮助年轻学者和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他尤其重视基础教育,认为只有从根源抓起,才能让中国数学迎头赶上。 令人佩服的是,丘成桐在清华大学工作多年,却从来没有领过一分钱的工资,他坦言,自己回国是为了帮助中国数学发展,而不是为了名利,他还设立了丘成桐奖,专门用来奖励那些在数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年轻学者。 但令人惊讶的是,在2023年的一次华中科技大学的讲座上,他直接指出:中国的数学水平和美国20世纪40年代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他多次指出,中国的数学基础教育虽然扎实,学生计算能力强,但创造力却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他直言:“中国学生好像被困在分数的牢笼里。”这种尖锐的评价虽然令人不悦,但却切中了中国教育体制的要害。 在中国,学生从小就面临高考的压力,所有人都为了分数而努力,数学作为一门“得分率高”的学科,常常被压缩成一堆需要记忆的公式和定理,学生们背诵公式,解答标准题目,但很少有机会真正思考问题的本质,更少有人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相较之下,美国的教育模式更为自由和开放,学生们从小被鼓励质疑权威,探索未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丘成桐认为,这也是美国能够培养出世界级数学家的原因之一。 在美国,很多顶尖数学家不仅是学术上有所建树,他们甚至能够创建自己的数学学派,比如伯克霍夫、莫尔斯等人,而中国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而在中国,虽然有许多优秀的数学家,但他们大多还处于跟随世界潮流的阶段,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学派,丘成桐认为,这正是中国数学需要突破的瓶颈,只有培养出能够自创学派的数学家,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数学的腾飞。 这个评论一出,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认为他贬低了中国数学的发展,甚至有人质疑他他回国只是为了谋求名利。 尽管丘成桐的言论引发了争议,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推动中国数学的进步,他不惜“冒犯”一部分听众,也要指出中国教育和数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这种坦率,或许是他身为一名科学家最宝贵的品质。 对于丘成桐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如果中国想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提高数学水平至关重要,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牢笼,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 丘成桐始终坚信,中国数学的未来是光明的,他呼吁改革教育体系,为年轻学者创造更加自由的科研环境,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探索未知。 丘成桐希望,未来中国的数学不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科研环境的改善,中国数学终有一天会登上世界尖的舞台。 (信源:和讯网《数学家丘成桐:中国数学水平不及美国1940年代!数学是物理学基础》)
遮羞布被扯了!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直言:中国数学水平落后美国80多年,跟美国上世
飞绿说历史
2024-11-20 22:08: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