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末期,为何有作为的君主也难力挽狂澜
琅琊人左史
2024-11-08 15:08:40
积重难返,病入膏肓,无力回天。
一
王朝的灭亡有很多种原因。
有的因为暴政而亡,比如秦隋。
有的因为军阀割据,比如汉唐。
有的因为外族入侵,比如辽金宋。
有的因为农民起义,比如明。
有的因为外国入侵,比如清。
当然,有的王朝灭亡是叠加多个因素,比如汉唐,既有农民起义,还有军阀割据。还有的灭亡原因是因果相延,比如秦隋,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
但把这些表象因素都抛开,会发现历代王朝灭亡都有一个本质因素——缺钱。
一个王朝从建立到运转,时刻离不开钱。
有钱才能雇佣官僚管理国家,有钱才能豢养军队保护国家,有钱才能让帝王的江山稳固。
历代王朝开业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搞钱。
王朝有了钱才能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而到了王朝末期,基本上都缺钱,没有足够的钱去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
那么钱都去哪了?
二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技术的进步,更多的财富被创造了出来,按理说王朝也会更有钱才对,但是王朝的税收却与财富的增长成反比例。
被创造出来的更多的财富没有进入王朝国库,也没有进入广大百姓的口袋中,它们被少数阶层给瓜分了。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发表过一个重要的观点:私有制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他说:如果你的财富不是你的,你还会努力吗?如果你的儿子不是你的,你还会养他供他上学吗?如果你的老婆是公用的,你还会珍惜她吗?
约翰·洛克的观点基本上解释了财富为何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私有制的实行,让财富聚集成为了可能,在人性贪婪的加持下,财富会源源不断的流入少数人的口袋。
封建王朝虽然是家天下的模式,但它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非生命实体,它和私有制恰好是对立的。
封建王朝属于公有制模式,但它很难持续收集财富用于公共支出。
在王朝初期,百废俱兴,王朝内部更团结,有足够的人力去实现财富收集,然后再用于公共支出。
等到王朝进入中晚期,它丧失了聚合力,无力再去收集财富。
如果此时能够有一个君主或者权臣励精图治、重振朝纲,那也能实现王朝中兴。
比如汉朝的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唐朝的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宋朝的元祐中兴;明朝的弘治中兴、万历中兴;清朝同光中兴。
但中兴只是制度层面的修补,不是制度的彻底革新,它无法解决土地集中的问题,王朝只是暂时被灌入了一口参汤续命,它还是不可避免的要走向灭亡。
到了王朝末期,这个躯体已经病入膏肓,连参汤都没得喝了。
崇祯比历史上大多数庸碌无为的帝王都要勤奋、都要有作为,但面对这个烂摊子也无力回天。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