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放着诸多大将不用,每逢叛乱必亲征
琅琊人左史
2024-11-05 23:14:22
众将无能,累死君王;众将有能,吓死君王。
一
刘邦在击败项羽后,总共发生了四次重要的叛乱。
第一次是燕王臧荼造反。
第二次是韩王信造反。
第三次是代国国相陈郗造反。
第四次是淮南王英布造反。
四次征战,都是刘邦亲自挂帅率领众将去平叛,没有指派一个人任大将军代替他率军平叛。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手底下无人可用,一个是他害怕平叛的大将军因功倨傲、尾大不掉。
之所以说刘邦无人可用,是因为能打的他不敢用,不能打的用了也没什么效果。
最能打的当然是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人,这三个人本身就是异姓王,对刘邦也是阳奉阴违,让他们率军去平叛,无异于与虎谋皮。
陈郗造反时,刘邦让韩信从军,韩信称病不从,让彭越率军从征,彭越也称病不从。
这么明显的抗命不从,刘邦怎么敢用?
韩信、彭越、英布三人都是异姓王,也不是刘邦沛县的老班底,刘邦对于他们,基本上是利用加羁縻,根本不敢对他们委以重任。
楚汉争霸时,刘邦能够获胜,本质上是刘邦作为诸侯王盟主,形成了一个脆弱的反项羽联合体。
等到项羽兵败之后,刘邦成为名义上的皇帝,诸侯王还是拥有封地和兵权的实权派,他们的封国其实是独立于汉王朝的小王国。
刘邦想要汉室江山万世一统,必然要剪除诸侯王。
派诸侯王去攻打诸侯王,除了养肥某个诸侯王外,不会对他有利。
二
除了韩信等异姓王,刘邦能信任的也就是跟随他起兵的沛县老哥几个。
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卢绾等人,把他们单拉出来,根本不是上述造反异姓王的对手。
这些人不具备独立领军去平叛,只适合在刘邦手底下为将。
刘邦在征讨韩王信、陈郗和英布时,都是自己领兵先击溃他们的主力,剩下的扫尾工作才让周勃、樊哙他们去干。
难道沛县班底真的无用?
事实也并非如此,假如给周勃、樊哙一定时间,并且供应充足人力物资,他们也能平定叛乱。
但刘邦缺的就是时间,如果让他们拖下去,异姓王干脆一起反了,到时四处叛乱,立马又会回归到秦末诸侯相争的局面。
再者说,假使周勃、樊哙等人能快速平定叛乱,刘邦该怎么封赏他们。
封侯已经远远不够,起码要封王。
一旦周勃等人成了异姓王,谁能保证他们就不能做韩信第二。
刘邦赌不起。
沛县老哥们中唯一一个封王的卢绾,最后不也投降了匈奴。
淮南王英布造反时,刘邦已经病入膏肓,本打算让太子刘盈率军出征,但刘盈太不争气,没有那个能力,刘邦迫不得已只能躺在车上出征。
都到了这个份上,刘邦依然不敢派周勃等人单独领兵出征。
0
阅读:471
爱无能
历史上有2个皇帝很可悲,一个是刘邦,一个李世民,这俩都是牛逼的伪君子,打仗都得亲自上,因为他们的嫡系都是废物,而有能力的不是被他们杀了就是不愿意为他们卖命,他们也不信任他们核心圈之外的人,所以最后就只能亲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