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中国诗坛伟大人物中数一数二的耀眼明星。然而,绝大多人并不了解他。 他祖上十三代都是朝廷官员,刺史、太守、县令。杜甫自己自豪地说:“远自周室,迄于圣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他的祖先世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这样的家世使得他的血统中有着浓厚的儒家仁德思想。在他身上我们几乎看不到形容人不好的那些词语如,轻佻、狡猾、奸诈、阴险、反感、讨厌…… 他是一个十足的有教养的官僚家庭的公子,在他身上没有纨绔的恶习,也没有多少出众的才华。因为家庭背景好,不用交税,不用服劳役、兵役等。所以杜甫不需要劳动,整天无所事事。读书写字完全属于爱好。我们发现他的诗歌里没有太多的典故,就是因为他读书不多。虽然他说过“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但他并不勤劳,也不怎么读书。 他不爱写诗,也不爱读书,对科举考试没有什么热情。即使对山川和自然风景也不是多热爱。他40岁之前留下的诗歌极少就是明证。 20岁之前,大概在河南巩县、洛阳、偃城等地生活,以玩耍为主,读书写字为次。不热心科举的人能有多爱读书?基本上是打发时光。 20岁到30岁这十年,外出游玩。这是当时社会中有钱人家的公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当然杜甫家里也不是特别有钱,放在今天,工薪阶层,每个月三五千元。但总比穷苦百姓好很多。 他先去江浙地区游玩,那里有他两个堂叔父当县尉。此地游玩了四年半,中途父亲写信让他回去考试,在洛阳考完试,肯定没考上。又去去齐、赵之地游玩。可能是因为他父亲当兖州司马。五年后,父亲调到陕西乾县当县令,不久病死。这才中断了杜甫的游玩历程。旅游十年留下的诗歌少得可怜,足见他并不喜欢写诗。 守制三年后,姑母给他介绍了个对象,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杜甫的大脑里完全没有男女感情的细胞,本来不愿意结婚。但是姑母之命不可违。他姑妈对他实在太好了,曾经为了照顾杜甫,自己的儿子都耽搁了。杜甫出生不久母亲去世,在姑妈家长大。他的那些兄弟是后妈生的。 勉勉强强结婚,第二年姑母去世。他的经济来源彻底中断了,岳父虽然帮他,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两口子住在偃师首阳山下的祖先墓地旁。 大概五年时间,他经常去洛阳寻找出路,但都一无所获。期间遇见了李白,跟着混了一年多,蹭吃蹭喝后分别。他决定去长安谋生。 745年到755年的十年长安生活是他人生最贫穷的阶段。但他万万没有想到,755年以后,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更穷更悲惨,直到天地人把他活活折磨致死。 他在长安干什么工作呢?当纨绔子弟的宾客,吃人家的剩饭剩菜。 这个时候不是他喜欢写诗了,而是人生太痛苦了,一家人要吃要喝,这对杜甫来说比登天还难。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疾病缠身,痛苦难忍。 疟疬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 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就连遮盖身体的被子也没有。 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长安城里流行写诗可以提高知名度,万一被皇帝欣赏,就有做官的可能。一直以来不写诗的杜甫,为了生存,也开始写诗。但造诣太低,难以获得名声。饥饿贫穷让他无路可走,只好把三个儿子和妻子寄放在蒲城远方亲戚家………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拥有杜甫的人生经历。
杜甫是中国诗坛伟大人物中数一数二的耀眼明星。然而,绝大多人并不了解他。 他祖上十
史文故事说
2024-10-09 23:16: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