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一盆含羞草
魔都上海图像
2024-09-15 13:24:20
清代,郎世宁,《海西知时草》,纸本设色,纵136.6厘米,横8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海西” 是当时清宫中对于从欧洲引进所有新奇观赏植物的特殊称谓。海西知时草即为含羞草,为西洋舶来之物,被法国传教士汤执中进献入宫。
乾隆皇帝与这株对他的触摸有回应互动的神奇花草,欣喜不已,时常去观赏触碰,并仔细观察,赐名 “知时草”,还为其赋诗,特命宫中画师郎世宁将其描绘下来,就是《海西知时草图》画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因其不耐寒冷天气,更是下令清宫造办处为其量身打造玻璃罩,以供冬季保暖。
乾隆帝观察到其不仅具有开合特性,而且开合时间在午前午后有所差别。这种对精确计时的认识属于西洋分秒计时范畴。在《海西知时草》画幅右上方,有乾隆帝御书的诗文题识:
西洋有草,名僧息底斡,译汉音为知时也。其贡使携种以至,历夏秋而荣,在京西洋诸臣,因以进焉。以手抚之则眠,逾刻而起,花叶皆然。其起眠之候,在午前为时五分,午后为时十分,辄以成诗,用备群芳一种。
懿此青青草,迢遥贡泰西。知时自眠起,应手作昂低。似菊黄花,如棕绿叶萋。讵惟工揣合,殊不解端倪。始谓萐蒲诞,今看灵珀齐。远珍非所宝,异卉亦堪题。
乾隆癸酉秋八月,题知时草六韵,命为之图,即书其上。御笔。
关于此图的详细研究参见:赵琰哲,郎世宁《海西知时草》考——兼论中西计时方法在清宫绘画中的表现,《文艺研究》。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