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片特别有意思,五个不同年代的居民楼居然在同一片区域。 该照片是我在今天中午位于惠州市合生大桥拍摄的,照片里显示的区域是惠城区的江南街道,毗邻东江主流河道,而河的另一边是江北街道,属于惠州市的CBD,非常繁华,尤其是在晚上,高楼大厦灯火通明,合生大桥则将江南和江北两地联系起来。 江南虽然没有江北那么摩登现代,但尽显乡土情怀,以及始终带有历史底蕴的人文关怀。比如说照片上的这片区域,曾经是机械厂、糖厂、制米厂等各种厂房的根据地,见证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老惠城,属于最早被开发的地区之一。 从这张照片即可看出,五个不同年代的建筑风格所制成的居民楼,竟然不动声色地融合在同一片区域: 八零年代的居民楼,玻璃铁窗外加简单的白蓝或白灰涂色,一颗颗石子突出墙壁,最高不超过十层楼; 九零年代的居民楼通体白色瓷砖覆盖表面,铝材制玻璃窗可以两边移动自如,外加不锈钢或铝合金制成的防盗网包裹住整个阳台,此时的建筑高度已经达到二十层楼; 千禧年代正好赶上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强势的快车道,百般新思潮纷纷涌现神州大地,就连居民楼也与过往的棚户区或老城区的风格大相径庭,开始变得摩登起来,通体浅橘色,顶部以白色整块瓷砖做点缀,既不失反射紫外线的实用功能,又具有简约且大气的建筑视觉效果,建筑高度也达到了二十多层楼,各种高档小区如雨后春笋一般,逐渐替代了各种新村和街巷,既提升了购房者或业主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城市拥堵的风险。 2010年代和2020年代的居民楼就有点大同小异了,随着2016年棚户区改造货币化项目的推动,全国各地的房价开始暴涨,各路房企开发商玩起高周转模式和预售房制度,再得益于建筑施工和土木工程技术的迭代演化,一个星期就能为你建造好一个五星级的家,由此建筑风格转向后现代化的极简主义,色彩统一、立体感变弱了,每家每户的阳台和窗户被设计得几乎一模一样,但与此同时高度却来到了三十多层楼,100多米形同摩天大厦的居民楼拔地而起,尽显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森林一木所有的威严。 我曾经为这一江之隔的两片区域写过一首诗:“江北雄心勃勃,江南含情脉脉。” 江北虽是惠城中心、惠州CBD,但却多了野望,少了温情。这片九十年代末才破土动工开发出来的新城区,无论多晚,富力大厦的办公区总有人在挑灯加班,华贸天地的霓虹灯彻夜不息,佳兆业广场的路边摊可以吃到天亮。 然而,江南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才是远漂外地的惠州人最浓烈的乡愁,也是惠州本地人之所以留守在这片土地的执念。 尽管我随时可以离开这片生养我27年的土地而丝毫不用感到愧疚,但我依旧选择留在这儿,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刚好我很熟悉她,她也能给予我舒适的人生体验,这便足矣。 她永远也不会成为父权陋习里的大家长,催促我快些成长,有的只是默默陪在我身后,偶尔鼓励我的老乡。 #惠州身边事儿# #探索惠州楼市# #邂逅惠州#
这张图片特别有意思,五个不同年代的居民楼居然在同一片区域。 该照片是我在今天中午
邹狂
2024-03-13 18:08:35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