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铁血的铁血宰相一俾斯麦3
世阳聊过去
2024-01-03 12:30:45
普鲁士在战争中征服德意志北部地区的各个亲奥小邦,然后在决战中打败奥地利。获胜的德国将军们指望着一鼓作气拿下维也纳,但是俾斯麦制止了这种行为。将军们对此很不理解,俾斯麦指指旁边的法国,意思是不要给列强干涉的口实,毕竟目的只是将奥地利逐出德意志联邦,而不是消灭它。于是在俾斯麦的主导下,普鲁士不仅和奥地利讲和,而且条件极为宽容,以便于今后保持对奥地利的良好关系。
普奥战争结束后,妨碍德国统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后控制着南德诸邦的法国了。因此,俾斯麦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逼使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而普鲁士则借此团结德意志民族,对法国作出进攻,并且打败法国。
在获胜后,如何处置法国,俾斯麦和从皇帝威廉到下面的官员都发生了分歧。民族情绪被唤起的德国人一定要拿回在200多年前三十年战争时期被割让走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中学课文《最后的一课》中讲的那两个地方),这就和法国结了仇。俾斯麦认为,夺走法国这两块土地,看似赚了便宜,将来却麻烦不断。因此,后世历史学家认为他是开始狂热的德国人中唯一清醒的人。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仍需面对众多国内外问题。对内,他一方面打压天主教与左派劳工,另一方面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来拢络工人阶级,使得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对外方面,俾斯麦一直避免树立外敌,他自称诚实经纪人来协调欧洲大国的纷争,其表现和姿态与人们印象中的铁血宰相的风格完全相反。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俾斯麦和欧洲各国签订了很多友好条约,确保德国有一个长期和平的时期,能够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正是靠这样韬光养晦的国策,德国得以悄悄地超越英国,成为了欧洲最强国。
1888年,老德皇威廉一世逝世,经过了其子几个月的过渡期,其孙威廉二世继位,时年仅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新皇帝觉得73岁的俾斯麦暮气沉沉,毫无进取心。于是一年后俾斯麦退休回家。
1896年,73岁的李鸿章在访德时专门拜会了81岁高龄的俾斯麦。两人相谈甚欢,几年后,这位欧洲的宰相悄然离世。此后不久,德国走向了俾斯麦生前一直努力控制并防止的军国主义。
俾斯麦的一生对德国长期来讲,没有好处的事情都不去做,特别是动武这种事情。当普鲁士不得不动武时,他也尽量不去做画蛇添足的事情。俾斯麦一生都是在和列强周旋,基本在德国的军力已经是欧洲最强大时,也是力争通过外交达到目的。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