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饮食奇珍——海参。海参,又名沙喉、海鼠,属于棘皮动物。   在我国的海岸上,

飞绿说历史 2023-02-22 23:48:19

古代饮食奇珍——海参。海参,又名沙喉、海鼠,属于棘皮动物。   在我国的海岸上,大约有60多种海参,有20多种是可以食用的。但在古代把参视为美味佳肴的只有刺参,其他的光参、乌参等,在古代均不登大雅之堂。   海参(本文海参均指刺参)主要生长在浅海底的礁石和细沙泥中,多聚集在淡水注入,海藻繁茂的地方,繁殖周期为5-7月,在产卵后进入岩间夏眠。目前,我国主要的主产区是黄海和渤海。   在明、清两代,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的出产的海参在当时最好。 当时辽海出产的海参,有刺的叫“刺参”,没有刺的叫“光参”。仅次于辽东的,就是胶州湾出产的海参。   另外,在我国的东南沿岸一带,也有大小不一的海参,但是,越是往南,其品质就会降低,到了福建一带,海参的味道就会变得越来越淡。   周亮工在《闽小记》中写道:“闽中的海参,颜色洁白,形似竹竿,足有巴掌大小,与胶州、辽海的海参不同,味道也较差。”   自元代以来,有关海参的记载就多了起来,元人贾铭在《饮食须知》第六册中写道:“海参味甘咸,性寒滑,患泄泻痢下者勿食。”   明代时,海参受到广大美食爱好者的青睐,一跃而上,成了一种珍品海味。    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功效,使其跻身于宫廷膳食之列,并逐渐形成了皇室膳食的一大特色。   据《明宫史》所述,明代皇帝常以海参、鲍鱼、鱼翅作为三大佳肴,谓之“三事”,而在宴席上,这三道菜是必不可少的。    至清代,海参已是各种宴请之第一佳品,不论宴请,必有必备的海参作佳肴,总是作为第一道菜端上餐桌。    那时候,民间还用“参打头”来描述宴饮的风格。在其他菜肴之前,海参都会被摆上餐桌,以显示宴会的奢华。   在清代三大宴客中,海参宴是最常见的,但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海参普遍是干制品,煮之前一定要在水里泡发一下。   经泡发后的海参,体型丰满,水分充沛,肉质柔软,适合作多种烹调佳品。清朝人发明了很多烹饪海参的做法,油炸、蒸、炖、凉拌,味道都很鲜美。   在清代后期,经过各大厨师的努力和精心的烹饪,在某些地方,海参一度被当地的商家所推崇。   比如北京的广和居饭庄,有名的“葱烧海参”,在京中享有盛名;上海的青兴楼饭店,因其“扒海参”而闻名全国。   而在苏州的老城区,则陆续有“十景海参”、“蝴蝶海参”等名目,让来往的路人闻其味道而停下。   至今,人们仍然沿用清代的做法,并将部分菜肴完全传承下去。

0 阅读:9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