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熊出, 没注意": 日本熊灾背后的系统性 崩溃

今天我们从一个有点奇葩的消息说 起。今年,日本暴发了罕见的熊灾。 没错,熊灾,说白了就是熊袭击人。 根据日本环境省的统计

今天我们从一个有点奇葩的消息说 起。今年,日本暴发了罕见的熊灾。 没错,熊灾,说白了就是熊袭击人。 根据日本环境省的统计,从2025年4 月到11月初,已经有13人死于熊袭, 172人受伤。创下了自2006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而今年关于 "熊出没"的目击报告,更是高达2万多起。

这还不是最让人惊讶的,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熊出现的地方。不是深山老林,不是偏远村落,而是城市。超过七成的熊袭击事件,发生在市区或者居民区附近。

比如,上个月初,日本群马县的一个 超市,一头黑熊就这么大大方方地走 进门,在货架之间溜达了15分钟。1 月8日,人们在山形县的一个新干线车库里发现熊。还有11月12日,一个机场的停机坪附近也发现了熊,导致 航班无法起降。

日本熊灾最严重的地方,叫秋田县, 当地的官员前段时间还向日本政府求 助,说"仅靠我们的力量已经无法应 对熊灾,一线人员已经濒临极限"。 听到这,你可能有很多疑问。都2025年了,工业革命都过去200多 年了,怎么还能在城市里出现熊灾 呢?日本的警力、自卫队,难道都是摆设吗?怎么会连熊都对付不了?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向下深挖。 而且你会发现,这背后的原因,远比 很多人想象得复杂。首先,为什么今年日本的熊变多了? 网上有个流传很广的解释,山毛歉收。

山毛榉是种植物,它的果实富含油脂,是熊在冬眠前用来积累脂肪的主要食物。理论上说,山毛榉歉收,熊的食物就减少,自然要下山找食物。 而今年由于气候原因,日本的山毛棒严重歉收,有的地区减产幅度在80%以上。而且不只是山毛榉,橡子等其他树生坚果的产量也大幅下降。这些 果实占熊类冬眠前食谱的40%以上。

换句话说,熊在入冬前最需要囤积脂 肪的时候,主要食物来源断了。这个解释听起来很合理,但问题是, 它在某些细节上,存在着明显的争议。日本兵库县立大学,有位研究"防 熊"20多年的教授,叫横山真弓,他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假如只是因为秋天没吃的,那熊应该只在秋天下山。但实际情况是,从4月开始,熊就已经频繁出现在人类活动区域了。"而且要知道,日本熊的数量,是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的。你看,既然熊的数量在快速增长,那说明它们的生存环境并不差。所以,山毛榉歉收可能是一个原因, 但似乎不是唯一的原因,甚至不是最 主要的原因。

那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可能藏在一组数字里。日本猎人的数量,从1978年的近2万人,锐减 到2022年的5361人。40多年时间, 减少了四分之三。而相应的,熊的数 量,从1990年代末的8000头,激增 到现在的约5万头。15年时间,涨了 5倍多。注意这个职业,叫,猎人。不是自卫队,不是警察。因为日本的《自卫队法》规定,自卫 队只能在国防出动、治安出动和灾害 派遣三种情况下使用武器,熊灾不属于其中任何一项。所以,自卫队员只 能帮忙抬熊、运熊,唯独不能开枪打 熊。警察一度也不行。日本警察厅直到11 月6日才修改规定,允许警察在特定 情况下使用步枪驱熊。但这个"特定情况"的限制条件非常苛刻。换句话说,在熊灾最严重的那几个月 里,警察和自卫队都只能眼睁睁看着 熊在城市里游荡。而一直以来,日本人对付熊,主要就 靠猎人。这里所说的猎人是个专业工 种,有点像没有权力的公务员。而现 在,这个行业正在消失。前面说过, 过去40多年,从近2万人减少到 5000多人。而且目前从事猎人职业 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年轻 人根本不愿意当猎人。

为什么?

一来,门槛高,收入低。想当猎人, 首先得考证,考证之后,要申请狩猎 地区,每多申报一个地区,就得多给 当地政府交一份钱。而成为猎人后, 每个月的实际收入很有限,据说并不 比便利店的店员高多少。二来,工作不仅危险,而且还麻烦。 日本《狩猎法》规定,在公路、居民 区或任何人流密集场所的1.5公里范围 内,猎人禁止开枪。而且,就算在允 许开枪的地方,猎人也得满足四个条 件:第一,动物进了居民区;第二, 情况紧急;第三,除了开枪之外没有 其他办法;第四,开枪的方向必须背 对建筑物,且不能伤人。这四个条件听起来很合理,但实际操 作起来,几乎是互相矛盾的。你看, 动物进了居民区,但居民区1.5公里内 不能开枪。情况紧急,但你还得先确 认除了开枪没别的办法。2018年8月,北海道猎友会砂川支部 的支部长,受市政府委托捕杀一头闯 入民宅的熊。任务成功,熊被打死 了。但他却因为开枪方向朝着建筑 物,被当地公安委员会取消了持枪许可。而且要知道,在猎人减少的背后,日 本还在面临一场全国性的劳动力危 机。2024年,日本新生儿只有72万人, 创有统计以来最低值,已经连续九年 下降。总和生育率只有1.15,远低于 人口更替水平的2.1。而劳动年龄人 口,也就是15到64岁的人,只有 7100多万,占总人口的59%左右。 这就导致,日本很多行业都缺人。 比如,护理行业,2025年缺32万 人,到2040年将缺69万人。建筑 业,因为人手不足倒闭的企业,2025 年4月达到51家。服务业,因为人手 不足倒闭的有31家。2025年4月, 因为缺工破产的企业,比去年同期暴 增44%。你看,日本不只是缺猎人,几乎什么 都缺。缺护理人员,缺建筑工人,缺 服务员,缺IT工程师。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去当猎人? 而且退一步讲,就算有人愿意冒险去 打熊,还有一道障碍摆在面前--舆 论。有相当一部分日本人,是反对打 熊的。比如,去年8月,北海道有位男子, 在登山时被熊袭击而死,后来猎人们 出动灭了熊。结果呢?当地收到来自 日本各地的投诉电话,把政府办公室 的电话都打爆了。投诉的内容包括,"为什么要杀死熊 呢?那里本来就是它家。""没必要 连小熊也杀死吧,它多可怜。""为 什么不把熊放归大自然呢?"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曾 经写过一本书,《美国的反智主义》。书里描述过一个现象,叫"我的无知和你的博学同样优秀"。而在日本,那些抗议打熊的人,多数 生活在城市里,从来没有直面过熊的 威胁。他们喜欢轻松熊、布朗熊、熊 本熊这些虚拟的熊形象,觉得熊应该 被保护。即使在今年,日本由于熊灾升级,修 改了法律,对猎人开枪放宽了限制, 但是,民间这些七七八八的质疑,依 然拦不住。所以,日本的熊灾,表面上看是熊多 了,实际上更像一个系统性的困局: 熊的数量在快速增长,猎人的数量在 快速减少。而整个日本都在面临劳动 力危机,什么行业都缺人。而法律限 制又让猎人不敢开枪。舆论压力让政 府不敢放开手脚每一个环节都有问题,每一个问题都 被某种因素卡住。最后,所有的矛盾 都集中爆发,变成了一场熊灾。其实,类似的情况不只发生在日本。比如,之前法国和德国暴发的"狼 灾"。本来,狼在19世纪末几乎在欧洲绝迹 了。但从1990年代开始,因为环保政 策的保护,狼群重新回来了,而且, 回来得很猛。2017年,德国狼袭击牲畜事件472 起,同比增长66%。法国也发生了很多狼袭击羊群的事件。为什么不捕杀?因为狼受《1979年伯 尔尼公约》和欧盟第92/43/CEE号指 示严格保护。欧盟规定,捕杀狼属违 法,只有在"没有令人满意的替代方 案"或人类生命危险时才被允许。2024年,欧盟27国投票支持降低狼 的保护地位。但这需要经过伯尔尼公 约常务委员会批准,流程漫长。再比如,美国的"麻疹"。早在2000 年,美国就宣布"成功消灭麻疹"但到了2019年,麻疹又回来了。20 个州共出现500多例麻疹病例。为什么?因为有研究说,麻疹疫苗会 导致自闭症。后来,这个研究被证 实,是假的。但谣言的传播速度,远 超真相。再加上很多明星政客"背 书",导致很多人没有接种麻疹疫 苗。你看,日本的熊灾、欧洲的狼群、麻 疹的回归。这些问题看起来完全不 同,但背后的逻辑类似,都是"前现 代问题在现代复活"。而且,每一个 问题背后,往往意味着整个系统的问 题。假如说我们能从中观察到什么,我觉 得可能是,有时候,真正造成麻烦 的,未必是那些"困难的问题",而 是那些"荒诞的问题",越荒诞的问 题,也许越难解决。因为荒诞的问题 背后,往往意味着多个系统的失效。比如,日本的熊灾,农林部门说这是 生态问题,警察部门说这是法律问 题,地方政府说这是中央政策问题, 中央政府说这是地方执行问题。当一 个问题涉及的利益足够多元的时候 它就会从一个技术问题,变成一个复 杂的社会问题。借用风险管理专家,查尔斯·佩罗的 观点,他说,"复杂的系统往往会以 复杂的方式失败",讲的也许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