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内行人给的买房建议:“买边,买旧,不买三”,差房子会远离你

楼市水深似海,烂尾楼、暴雷房企、腰斩房价……一不留神,半辈子积蓄直接打水漂。内行有一句话:“买边,买旧,不买三”。短短七

楼市水深似海,烂尾楼、暴雷房企、腰斩房价……一不留神,半辈子积蓄直接打水漂。

内行有一句话:“买边,买旧,不买三”。短短七个字,能帮你避开90%的坑,省下百万冤枉钱。这是无数买房人踩过坑、吃过亏后总结的干货。

买边:即买边户

买房选户型时,边户和中间户的争议从没断过。所谓边户,就是位于楼栋两侧的户型,而中间户则是夹在中间。

不少人对边户有顾虑,说什么保温隔热差、外墙容易渗水,其实这些早不是难题了,现在防水技术早升级了,怕热隔热窗帘百来块搞定。比起这些小问题,边户的好处,才是最实在的。

①采光通风,碾压中间户

边户三面朝外,白天阳光能从阳台窗户洒满各个角落,南北通透,有自然风穿堂而过,夏天也不感觉到闷,徐徐微风让人心情舒畅。

没有连廊、电梯井挡着,不管是从阳台还是窗户往外眺望,视野开阔,能欣赏到远处的风景。

不像是中间户,住着憋屈,开窗又正对着连廊,不通风,无隐私。

②阳台大,更具延展性

边户的阳台或露台比中间户面积要大,不光能满足日常晾晒,还能打造成专属休闲小天地,种花、喝茶、晒太阳,氛围感直接拉满。

从边户阳台看出去是花园街道,而中间户阳台看出去都是对面楼别人家里。

③安静私密两不误

边户只有一侧挨着邻居,不像中间户夹在中间,不用整天听隔壁的电视声,孩子哭闹声。

加上离电梯、楼梯口远,门口很少有人经过,既安静又能保护隐私,住着别提多舒心了。

买旧:即老小区房子

买房“买旧”,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老破小”,确实近两年这类房子热度不低,有人图它性价比高,有人冲它的优质学区,还有人受够了住高层。

但这个“旧”可不是随便选个老破小房子就行,市面上不少老破小也有很多隐藏的坑,比如停车难、环境乱、物业差等问题,住进去才知闹心。

懂行的人买“旧”,会优先瞄准“机关单位老小区”,比起普通商业老小区,它的优势简直太突出了:

①邻里相处更舒心

小区住户基本都是原单位职工,大家素质普遍较高,邻里间讲理好沟通,平时见面互相打招呼,氛围特别融洽,小区里也安安静静的,住得踏实。

②生活配套超省心

这类小区虽然面积可能不大,但规划很合理,就连老小区最头疼的停车问题都能轻松解决。而且周边配套如:医院、学校、菜市场等步行就能到,还都是区域里的优质资源,日常过日子太方便。

③安全与物业都在线

作为单位小区,出入管理特别严格,外来人员很难随便进入,居住安全感拉满。

物业也是单位自己管理,服务贴心还靠谱,关键物业费低到几乎可以忽略。

三不买:这三类房,谁买谁傻X

①公寓房

千万别被“低总价”“小户型”的噱头迷惑,买前一定要想清楚实际居住和后期流通的问题。

不买商业公寓房:

这类公寓多是40年产权,主打loft等小户型,看着精致但住起来全是槽点。

首先生活成本太高,水电费都是商业标准,比住宅贵出一大截,而且大部分没有燃气,做饭只能靠电磁炉。

其次居住体验差,户型基本是单面采光,屋里阴暗潮湿,通风也差。一层动辄十几户,早高峰等电梯能等半个多小时,赶时间上班简直急死人。

更关键的是,它不能落户,有孩子的家庭没法划学区,以后想转手也难,不仅接盘侠少,税费还比普通住宅高很多,妥妥的“买时容易卖时难”。

不买住宅公寓房:

这类公寓虽然是70年住宅产权,但本质是“先天不足”的房子,建设时在采光、层高、户型布局等方面没达到普通住宅的规范标准,才被划归为公寓。

比如有的层高不足2.8米,住进去会觉得压抑,有的窗户小到可怜,白天都得开灯。

虽说在产权性质、水电费标准上和普通住宅没区别,但既然存在这些硬伤才被定为公寓,后期居住舒适度和房产增值空间都会受影响,说白了就是“减配版”住宅。

②期房

内行人提醒:“期房封顶可能只是烂尾风险的开始”。

业内有潜规则,施工方通常在建设初期是要自己垫资的,只有等楼栋封顶后,开发商才会结算工程款。封顶后后续的各个工程,每一项都要砸进去大笔资金,开发商资金链一断,房子就成“空中楼阁”。

所以,最好是买现房,现房所见即所得,完全不用担心中途烂尾或延期交房。

还有“偏远规划新区”的楼盘,总用“未来地铁直达”“大型商圈落地”的宏伟蓝图吸引购房者,可现实是,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度充满变数,有的学校、医院规划了五六年还没动静,交通更是“远在天边”。

不要用半生积蓄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就像当年的北京燕郊,不少人高位接盘后被套牢。

③超高层

现如今30层以上的超高住宅潜在问题很多,不少人担心这类房子未来将有沦为“贫民窋”的风险。

维护成本高:超高层小区住户密度大,电梯、供水供电设备、消防系统的使用频率远超低层住宅,老化速度更快。三五年后,电梯故障、外墙维护、水管漏水等问题会逐渐显现,每次维修都要动用维修基金,二三十年后,房子的硬件设施就更不行了。

有安全隐患:超高层住户一旦遭遇火灾、地震等灾害,逃生时间比低层长得多,逃生通道拥堵风险也更高。高层住宅中,超半数没配备自动消防设施,即便配备了也未必完全达标,居住安全有隐患。

拆迁旧改都难:超高层小区少则几百户、多则上千户,未来拆迁,需要支付的安置费用堪称“天文数字”,开发商拆不起。

即便旧改,电梯更换、管网改造等难度和成本也大。如今住建部“限高令”已明确限制建造18层以上的建筑,所以,别当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