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从“够用”到“优质”,教师进入竞争时代,很多人或被淘汰

近日,江西某市教育部门负责人提出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判断: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优不优”。这句话点

近日,江西某市教育部门负责人提出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判断: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优不优”。

这句话点中了当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变化,从过去几十年主要解决“教师缺不缺”的阶段,正式迈入“教师优不优”“强不强”“专不专业”的高质量时代。

1)

曾经,教育系统面临教师数量不足、学科师资不平衡、农村地区教师短缺等诸多问题,那时候“补数量”是第一要务。但随着教育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教师培养体系逐步完善,数量层面的短板被迅速补齐,“有没有”不再是主要矛盾,教师队伍建设不再是解决“够用”,而是解决“质量优不优质”。教师进入竞争时代,很多人或被淘汰。

应该讲,现在学校之间的竞争不是课堂数量、建筑规模和设备新旧的竞争,是教师专业能力、课堂质量、教育理念、育人水平的竞争;家长对学校的关注焦点不是“有没有老师”,是“老师教得好不好”;教师岗位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代表着“专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仅备课认真、责任心强,还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换言之,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学校的竞争力。

另外,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环境也跟十年前完全不同。信息获取方式多元化,注意力模式也在变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更依赖有温度、有方法、有设计的课堂。这意味着教师角色必须升级,仅仅是“知识的讲述者”是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学生们需要的是学习的设计者、课程的重塑者、学生成长的观察者、问题解决的引导者。

对学生来讲,老师脑子里的知识多不多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以很好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他们理解并接受。倘若教师不具备高水平的教法理解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学习心理观察能力,就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同,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成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再者,随着AI、大数据等技术逐步进入教学场景,教师也要不断学习,那种重复性、机械性的教学方式肯定会被淘汰。

2)

未来,不具备课程设计能力、深度教学能力、个性化指导能力的教师,一定会被慢慢清出教师队伍。教师再也不能依靠经验、工龄来“立足”了。这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会。因为在“优先发展质量”的时代,真正有能力、有方法、有理念的教师,会获得更高的认可度、更好的发展空间、更强的职业成就感。

不过我们有些地方走偏了,把“师资提优”当成口号。事实上它应该是系统工程,需要完整的系统建设,包括:科学的教师招聘制度,选拔真正有专业潜力的教师;极具含金量的培训体系,让教师持续提升;更公平有效的评价体系,让“会教的”“能教好的”获得更多认可;支持教师成长的学校文化,让教师愿意投入、愿意钻研;更完善的激励机制,让优质教师愿意留下来、愿意发挥更大价值。

简而言之,教师队伍不是堆出来的,而是通过高质量培养、专业实践、持续成长“塑造”出来的。今后的课堂,属于真正专业的教师;今后的学校,属于真正重视教师成长的学校;今后的教育,取决于教师队伍是否真正“优质”。

今日话题:你遇到过哪些优秀的教师?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