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新车上市不讲武德,哪些车“全系标配”还逼你加钱?

"现在让消费者掏钱真的太不容易了,过去厂家推出新车,低配都是“丐版”,目的是拉低起售价,吸引消费者进店,真正卖的都是价格

"

现在让消费者掏钱真的太不容易了,过去厂家推出新车,低配都是“丐版”,目的是拉低起售价,吸引消费者进店,真正卖的都是价格更高的配置。

"

如今,车市卷到飞起,新车加量还降价已属于常规操作,车企生怕消费者感觉“不值”,谁还敢再拿“丐版”忽悠人?取而代之的是,新车发布会PPT上满眼的“全系标配”。

我们根据今年的新车配置,按价格段总结出了“标配新门槛”,如果销售劝你“加钱”,你可要掂量掂量,是不是被当成了韭菜。

10万元以下新车:安全与实用配置全面覆盖

10万元以下市场以经济实惠的小型车为主,目前纯电产品占比约‌42%‌,插混车型占比28%,形成“纯电为主、插混补充”的市场格局。

虽然这一细分市场大部分用户需求是日常代步,早两年也有不少便宜的小车上市,但充其量就是能上牌的“老头乐”,不仅配置简陋,甚至都不安全。

今年,“技术普惠”的风,终于吹进了10万元以内的新能源市场,安全与实用配置开始全面覆盖。

首先,过去A00和A0级普遍缺失的ABS+EBD、ESP车身稳定系统、主副驾安全气囊、胎压监测等,现在都成为标配(2025款长安Lumin配备了1~2个气囊,比亚迪海鸥、吉利星愿升级到4~6气囊);车身结构的安全性也因为更多的高强度钢,以及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大幅提升。

其次,续航里程显著增长,之前5万元只能买到一两百公里纯电续航的产品,今年可以买到300公里,预算涨到9万就能达到500公里以上了(MG4 2026款530智趣版售价9.38万元,9.98万元可买到半固态电池版)。再加上快充基本成为标配,前些年代步小车冬天只敢围着家附近转的窘况不再上演。

同时,与智能化体验相关的软硬件,也在快速下放。液晶大屏就不用说了,10英寸属于常规配置;具备语音识别、应用商场、手机映射的车机系统已成为很多新车的标配;L2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6~10万元产品中普及度较高,支持360°全景影像、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AEB)等常用核心功能;此外,蓝牙钥匙、远程控车、OTA也是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在纯电产品的“碾压”下,燃油车也被逼的大幅升级,像售价7.29~8.49万元第四代长安逸动,车长增加了55mm,达到紧凑级轿车水平,发动机升级还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甚至连经典的丰田卡罗拉,都全系标配了含自适应巡航与车道保持的丰田TSS智行安全系统。

总结:10万元以下新车已经从“代步工具”升级为“安全可靠的城市伴侣”,安全配置的强制普及(如 ESP)和新能源技术的下放(快充、长续航)成为核心竞争力。但受制于成本,座椅电动调节、全景天窗等舒适性配置仍以高配为主。

10~20万元新车:从“高性价比”转向“价值跃升”

10~20万元价格带面向主流家庭用户,是当前新车密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这一区间聚集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主力车型,囊括各种动力形式和车型品类,每月新车发布量达数十款,远超其他价格段。

今年10~20万元市场呈现出“新能源主导,合资退守,新势力突围”的特点,新车的共同趋势是,豪华配置下放,智能与性能双突破。

从800V高压快充,到激光雷达,从按摩座椅,到AR-HUD,以往在高端车型上才能见到的配置,如今纷纷下探到这个价位区间。虽然上述这些一般在高配车型上才有,但很多直接提升用车体验的功能配置,已经在该细分市场做到了“全系标配”。

比如新能源车的大电池,混动和增程车的纯电续航普遍超过200公里,纯电产品的CLTC续航则超过600公里(长安启源A07纯电版CLTC里程730公里);

比如L2级智能辅助驾驶,自动泊车、AEB主动刹车、碰撞预警、“鬼探头”预警制动等基础功能,实现“标配”,高速领航已在中高配车型中普及,城市领航也在快速下放。像小鹏MONA03的两个MAX版,就支持城市导航辅助驾驶(NGP),价格低至12.98万元;2026款深蓝S07则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SE,可实现城区车道巡航辅助LCC+。

再比如智能座舱中,高通8155芯片不再是宣传卖点了,2026款零跑C16甚至全系标配高通8295芯片,大语言模型加持的自然对话、可见即可说、分区语音控制也都是“小儿科”了。

至于前排座椅加热通风、手机无线充电、SUV的电动尾门等舒适性配置,更是在10~20万元市场司空见惯。

总结:想要在10~20万元市场杀出重围可不容易,必须满足用户“既要又要也要还要”的全方位需求。而且随着消费升级和竞争升维,厂家简单粗暴地拉高“性价比”,吸引力有限了,现在大家追求的是“价值引领”。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一市场正处于“技术平权”的黄金窗口期,建议优先选择配备高阶智驾、长续航混动或800V平台的车型,以更低成本享受媲美豪华车的体验。

20~30万元新车:豪华与科技一步到位

现在预算上到20~30万元,能买到的新车绝对可以媲美过去价格翻倍的产品,在这一细分市场,你已经可以接触到诸多“黑科技”了,它们甚至能给你“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当然,和其他价位段一样,20~30万元新能源产品也比同级油车更加惊艳。

几乎所有车企都在主打“入门即满配”,“冰箱彩电大沙发”+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不仅必备,还要做更精细化的比拼:当800V平台成标配,乐道L90提到900V;大家都有零重力座椅,昊铂HL增程版全系标配双零重力座椅及18点热石按摩功能;激光雷达不只比数量,智界R7全系标配192线激光雷达+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并搭载最新的华为乾崑ADS 4辅助驾驶系统;有空悬不算啥,2025款小鹏G9将双腔空悬+CDC可变阻尼减震做成标配,而老款还是选配项目……

笔者查询发现,自主新能源品牌在这一细分市场的新车,已经全面打破了传统的性能配置标准。造型设计可以媲美保时捷、法拉利,零百加速能进入3秒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支持“车位到车位”,品牌音响、香氛系统、电吸门、冷暖冰箱等都是一步到位。

在众多先进技术的加持下,更重新场景新玩法也在不断涌现,比如露营+户外party、车内看大片打游戏,车顶装无人机一路航拍,等等。

自主品牌“不讲武德”,传统豪华品牌也只能被迫内卷,宝马3系、奔驰C级、奥迪Q5L等BBA多款热销车型降价至20万区间,以性价比争夺市场;同时,依靠中方伙伴,推出符合国内消费者喜好的智电产品,比如起售价23.59万元的上汽奥迪E5 Sportback,既有最具代表性的奥迪四驱技术Quattro,也用上了高通8295芯片、59寸广域中控大屏,接入了字节跳动火山引擎的大模型,还塞入了中国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提供的辅助驾驶方案。

凭借燃油车时代积累的品牌号召力,降价后的传统豪华品牌,也能得到市场的追捧。据说,奥迪E5 Sportback上市30分钟内,大定订单就突破一万台,创下了BBA电动车销售的新纪录。

总结:20~30万元区间是传统豪华品牌与新汽车品牌的“博弈焦点”。BBA通过强化品牌标签维持竞争力,后起之秀则以智驾和新能源技术创造全新用车场景,实现“降维打击”。

至于30万以上市场,已经进入了“体验定义豪华”的新阶段,配置参数上的领先只是基础操作,鲜明的品牌调性、产品带给用户的情绪价值,以及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尊崇服务,才是致胜关键。

“不差钱”的家人们完全可以期待百万豪车的体验,因为车企们就是这么宣传的。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