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刚从中国回来,成果不少,中方公开送上“中俄关系笃定前行”八个字,算是正面回应了莫斯科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的安全感焦虑。
可紧接着俄总统普京立刻发出一道指令,让国内尽快制定战略资源自主发展计划,很明显是要减少对中国在稀土金属方面的依赖。
这一边刚握完手,另一边就立规矩,看似矛盾,其实背后是大国之间常态化的“合作+警惕”模式,这不是信任不够,而是现实太复杂。
中俄合作走得更深这几年中俄关系之所以能维持稳定,并不是靠一两次高层会见撑起来的,而是一步步磨合出来的。
一方面,是国际局势逼着两国靠拢,俄乌冲突进入胶着状态,西方制裁持续升级,俄罗斯外交空间被明显压缩。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态度成为莫斯科稳定局势的关键变量。

另一方面,是中俄之间确实找到了一种彼此都能接受的合作方式,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一味追求“战略同盟”,而是务实落地。
从高层到地方,签署的合作协议越来越具体,能源、交通、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都有配套项目落地,这种“毛细血管式”的合作方式,减少了宏观博弈的不确定性,让合作变得更具韧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两国在一些前沿领域也开始尝试协同,比如北极开发。

对俄罗斯来说,北极航道是未来的能源出口通道;对中国来说,是“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这种合作,是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判断,不是简单的“站队”或“结盟”。
在金融层面,两国的本币结算比例已经非常高,俄罗斯摆脱了西方金融体系的依赖,这既是对外部压力的回应,也是对自身经济安全的考虑。
从这个角度看,中俄合作确实在不断加深,但这并不意味着彼此就不设防了。
普京的“稀土命令”就在米舒斯京结束访华、回国通报成果不久,普京便签署了一项事关战略资源的重要批示,要求尽快拿出关于稀土金属和稀有金属发展的详细规划,目标非常明确,减少对外部的依赖。
这一动作,表面上看像是对合作关系的一种冷处理,实际上却是俄罗斯对自身长期安全感缺失的直接反应。
稀土资源对于现代工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天然气是俄罗斯的“经济命脉”,那稀土就是国家科技独立的“技术骨架”。

过去俄方在这方面投入有限,主要依赖进口,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这种结构在和平时期或许还能接受,但在当前这种安全感普遍紧张的国际环境下,显然不再被视为稳妥。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俄罗斯希望打破对单一国家的资源依赖。
不管这个国家是中国还是他国,因为一旦全球局势再次发生剧烈变化,国家命脉资源掌握在别人手里,是极其被动的。

这种“备胎思维”,并非出于对中国的不信任,而是对地缘政治复杂性的基本预判。
另外,俄罗斯也有自己的经济转型压力,长期依赖能源出口,导致经济结构单一,面对全球绿色转型的背景,俄方也在寻求新的增长点,而稀土产业正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方向。
普京此刻下这么一道命令,说到底是把国家战略安全和经济转型捆绑在了一起,并试图通过自主建设来实现双重目标,但这条路说得简单,走起来非常难
想自立也得看条件俄罗斯的稀土资源确实不算少,从储量上看,全球排得上号,重稀土比例也不错,这给了克里姆林宫一份底气,但资源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问题在后头。
首先,地理位置决定了开发难度,俄罗斯的稀土矿大多分布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环境十分艰苦,交通不便。
要在这种地方搞工业化开采,不仅投入成本高,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稳定的供应链支撑,这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任务。

其次是技术和设备问题,稀土的加工工艺非常复杂,需要成熟的产业链支持。
而俄罗斯在这方面起步晚,研发能力有限,很多关键设备过去都依赖从西方进口,如今西方基本断供,俄罗斯要想自己搞,几乎得从头开始。
再加上目前因为战争和制裁,外部投资止步不前,国内资金也捉襟见肘,这个“自力更生”的理想,现实中可能面临各种掣肘。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俄罗斯就算要发展稀土产业,也可能还得依赖中国的技术和市场,比如一些开采设备、初期的技术转移,以及下游的工业用途,目前全球范围内中国都有相对优势。
换句话说,想完全“摆脱”中国,在现阶段几乎是不切实际的,但普京依然要推这项政策,说明摆脱依赖已经上升为战略目标,即使过程艰难,也要往这个方向走。

这就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战略矛盾,俄罗斯一方面想要合作深化,一方面又要在关键领域划出红线。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双重路径并存,既是对现实的适应,也是一种被动中的主动。
结语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得很清楚,中俄之间的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合作更深,但界限更清。

中国给出的“笃定前行”是态度,也是承诺,俄罗斯回以“自立为上”,是谨慎更是本能,两者并不冲突,反而构成了当前中俄关系最真实的样貌。
普京的“稀土死命令”并不意味着他要疏远中国,而是要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自主性争取更多主动权。

对一个经历过制裁和战争的大国来说,这种思维方式无可厚非,中方也早已明确这种“不结盟但高度协作”的模式,合作讲究的是互利,而不是绑定。
未来两国之间的合作肯定还会继续,尤其是在能源、金融、地缘战略上,但同时像稀土这样的关键领域,各自的警觉和筹划也不会停,这既是大国博弈的常态,也是现实政治的必然。
参考资料
普京指示俄内阁:12月之前批准一项稀土金属和稀有金属开采路线图 2025-11-04 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