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肺脏的生理形态,可有助于我们理解报告单上的术语哦!
肺脏知识“加油站”
想象一下:你的肺就像一棵倒过来的大树。
● 气管是粗壮的主干:负责大量空气进出。
● 支气管是主要枝干:继续分流空气。
● 小气道是最末梢的细枝(直径小于2毫米):它们数量庞大,连接着肺泡(像树叶,气体交换的地方),是空气到达“目的地途径的最后一公里”。
● 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成人约有3~4亿个肺泡,其总表面积非常大。气体交换,即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则从血液进入肺泡并随呼气排出。
因此,肺的生理功能更像是一台“氧气转换机”,我们每呼吸一次,大约有500毫升空气进入肺部,与血液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2~20次,每天呼吸约2万次,处理约1万升空气!
肺功能报告单“术语”解读
我们可以把呼吸道想象成一个复杂的交通系统,而肺功能检查就是评估这个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肺功能检查包括肺容积、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肺残气功能,另外还有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脉冲振荡测定等。
一般来说,20岁左右,肺功能各指标达峰值,并维持到25岁左右;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组织弹性减退而逐渐下降。
那么,肺功能报告单上的一些术语具体代表什么意思呢?下面进行一一解读。
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主干道堵塞,呼气变得困难
主干道因为各种原因变得狭窄,车流速度明显减慢。这种情况常见于: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主要原因):包括“慢性支气管炎”(痰多)和“肺气肿”(小气道坍塌);
△ 哮喘:气道因为过敏、炎症而发生痉挛、肿胀、分泌物增多;严重时,大气道也阻塞。
△ 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被破坏、变形、增宽,容易积痰和感染,导致通气不畅。
2.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场地受限
如果把肺部比作一个气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就像是这个气球被外部力量束缚住了,无法充分膨胀。这种情况常见于:
△ 胸腔积液:肺被水压扁了;
△ 气胸:肺被气挤瘪;
△ 胸廓畸形:如严重驼背,限制胸廓扩展;
△ 肺纤维化:肺本身质地变硬,肺组织像“丝瓜筋”一样变硬而无法舒张。
3.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双难题
顾名思义,同时存在气道阻塞和扩张受限两种问题,即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这种情况常见于: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既存在气流受限,又因肺组织硬化而导致肺容积减少,及扩张受限;
△ 支气管哮喘合并并发症:严重哮喘若并发重症肌无力,可同时出现气道痉挛和呼吸肌无力;
△ 尘肺与间质性疾病:尘肺患者常同时存在小气道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
4.小气道功能障碍:最后一公里拥堵了
肺部有主干道(大气道),也有很多小巷子(小气道)。小气道功能障碍就像是小巷子发生了拥堵。虽然主干道还算通畅,但整体通行效率已经下降。这种情况常见于:
△ 哮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支气管扩张症。
5.肺弥散功能障碍:交流障碍
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好比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肺弥散功能障碍就像是这种交流出现了问题——虽然空气能够进出肺泡,但氧气无法顺利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也不容易排出。这些情况常见于:
△ 间质性肺病;
△ 肺气肿。
6.支气管舒张试验:测试弹性
这个检查就像是给气道“松绑”,然后看它能恢复多少功能。好比是测试一个被挤压的海绵能恢复多少原状,恢复得越好,代表弹性越好。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如果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或)FVC(肺活量)改善率超过12%且绝对值增加200毫升,提示气道存在可逆性阻塞,支气管哮喘诊断成立。
通过上述专业术语的解析,相信您已对肺功能报告单的术语有了初步认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肺功能报告单仅是临床评估的参考工具之一,最终诊断需结合您的个体情况(如病史、症状、体征等)由专业医生综合判断。若您对报告结果存在疑问,建议携带完整资料至呼吸科门诊进一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