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美国切断贸易谈判后,加拿大又当起了双面人,一边向中国释放友好信号,一边却在东南亚跟菲律宾勾肩搭背搞军事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中方要菲律宾在警惕南海方面发起挑衅的问题上。
10月31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明确表示,不会重启与加拿大的任何贸易谈判。原因很简单,加拿大安大略省投放的一支反保护主义广告,被特朗普视为挑衅。他直接宣布谈判中止,并对加拿大商品再加征10%的关税。特朗普先说他“喜欢”加拿大总理卡尼,随后又称“他们做错了事”。话听着客气,实则是彻底封门。几天前,卡尼还在东亚峰会上表示,加拿大“准备好重启谈判”,但美方一句“不”,彻底否决。

实际上,美加贸易谈判被叫停的背后并不只是广告的事,特朗普上台后,主打“美国优先”,对外贸易政策明显转向强硬。他认为,加拿大在现有的美墨加协定下获益太多,钢铁、铝、汽车、农产品都占便宜。加上加拿大去年还追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关税,让自己两头不是人,既得罪中国,也讨好不了美国。
这次贸易僵局让加拿大经济压力倍增。它的出口结构高度依赖美国市场,尤其是能源和制造业。特朗普政府加税后,加拿大的钢铁、铝行业利润大幅下滑。虽然USMCA仍在执行,但美国那一套“额外附加税”已经让加拿大苦不堪言。偏偏中国也在去年反制,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高额保证金。两个最大贸易伙伴都不好惹,加拿大陷入了所谓“两线贸易战”。
面对这种局面,卡尼政府不得不寻求“多元化”。他选择了重新接近中国。10月31日,在韩国召开的APEC峰会上,中加领导人举行了8年来首次正式会晤。卡尼称之为“转折点”。会后他在社交媒体发文,说加拿大愿意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方式重塑对华关系。这次见面不仅打破了两国长达数年的冷淡,也让加拿大在外交上找到一点喘息空间。
可以说,卡尼的务实态度代表了加拿大现实的一面。面对美国的冷脸和经济压力,他必须寻求新的出口方向。中国市场庞大、潜力巨大,对加拿大来说是摆脱单一依赖的关键机会。事实上,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王镝也公开表示,如果加拿大取消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双边关系将迎来春天”。这一表态说明中方愿意推动关系回暖,但前提是加拿大别再玩两面派。

问题在于,加拿大一边喊着要务实,一边又在防务上和菲律宾勾连,做出完全相反的动作。就在中加领导人会晤几天后,卡尼政府的国防部长麦金蒂跑到马尼拉,与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签署了《访问部队地位协定》。这个协议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允许加拿大军队在菲律宾驻扎、训练、演习的法律框架。换句话说,加拿大军人可以正式进入菲律宾参加军事活动,还可以邀请菲军到加拿大进行联合演练。
因此,这项协议被外媒直言是“抗衡中国”的动作。彭博社评论称,这标志着加拿大首次与印太国家签署军事地位协定,释放出明显的战略信号,加拿大要在南海地区“有存在感”。麦金蒂在记者会上说得冠冕堂皇:“和平建立在规则之上,而不是鲁莽之上。”但这句话听起来就像在暗指中国。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也顺势表示,这份协议是“遏制不稳定因素”的重要举措。所谓“不稳定因素”,外界都心知肚明,他们指的就是中国。
其实,加拿大并不是第一次跟进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去年,加拿大皇家海军就已经开始参与美、澳、日、菲的联合巡航。那时候,加方还声称这是“促进航行自由”。但从结果来看,所谓“自由航行”成了少数国家在南海炫肌肉的借口。这次协议更是为加拿大提供了合法进入南海的通道。菲律宾对外宣传说,这会增强“防御合作”。可实际上,是让更多域外势力介入地区事务。
而菲律宾之所以敢如此高调拉盟友,靠的就是“抱大腿”策略。美国在背后撑腰,日澳在旁边附和,现在连加拿大都被拉进圈子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多次声称“要加强威慑力”,但他口中的“威慑”,实质是挑衅。最近,菲方还主动拉拢域外国家进行所谓“联合巡航”。中国南部战区对此已经明确回应,这是搅局行为。发言人田军里表示,菲律宾是“南海问题的搅局者和地区稳定的破坏者”,中方部队保持高度戒备,严密监控其活动。

加拿大在这种背景下与菲律宾签防务协定,不仅是外交上的短视,更是战略上的错误。它显然没搞清楚一点:南海问题本质上是区域内事务,域外国家插手只会增加摩擦,不会带来和平。中国从来没有反对正常的航行自由,但坚决反对以“自由”为名的军事挑衅。加拿大如果真想在印太“发挥作用”,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促进对话,而不是当别人阵营的棋子。
从加拿大角度看,这种“双线策略”其实充满矛盾。一边想跟中国修好以获得经济利益,一边又要在安全议题上表忠美国。这种“两面人”的操作,短期内或许能兼顾一点面子,但长期来看一定会伤到自己。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说过的那句话:“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幻想一边对华打压遏制,一边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这句话放在加拿大身上,恰到好处。
而中方对此一直保持克制态度,但底线明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说得很清楚:搞集团政治、拼凑“小圈子”,解决不了问题,更吓不倒中国。中国的立场是稳定、克制、但绝不退让。南部战区也在实际行动上表明立场,谁要搅局,就被监控;谁要挑衅,就随时反制。中国的目标不是制造对抗,而是守住主权和地区和平。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加拿大签署防务协议的同时,中国宣布恢复中国公民赴加拿大团队游。看似巧合,其实是信号。中方用行动展现了开放姿态,愿意推动人文交流、恢复互信。这是“以稳定应变动”的典型做法。加拿大要是聪明,就该明白中方的诚意,放弃两面下注的想法。总之,面对加拿大和菲律宾的这些小动作,中国有足够的手段应对,无论是外交、经济还是防务层面,都已形成完整体系。
结尾用一句老话最合适:“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交。”外交的核心是信任,不是表演。加拿大若真想“转折”,就该先学会诚实。南海不是秀场,更不是西方国家刷存在感的舞台。国际关系不是投机,而是长期信任的积累。搞双面手法的人,最后只会被两面都抛弃。
好,关注小彻,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