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公共安全
守护温暖、共建平安—弘昌燃气光山公司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为坚决遏制偷盗燃气这一违法行为,筑牢公共安全防线,2025年四季度以来,弘昌燃气光山公司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模式,将“严防严打”与“主动服务”深度融合,以贴心服务化解潜在风险,以技术手段筑牢监管堤坝,倾力守护...
[一线传真]田家庵区城管局:依法拆除楼顶违建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近日,田家庵区城管局依法对春晓名城小区内一处顶楼违建进行拆除,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违法建设行为,消除公共安全隐患,维护群众公共利益。据了解,该处违建为国庆中队执法人员日常巡查中发现,违建位于顶层,面积较大...
《山东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出台
《山东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出台 《山东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办法》日前公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旨在规范和加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公共安全管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和保障...
纽卡官方:为避免公共交通安全问题,球迷不要在训练中心门口聚集
为了支持公共安全,我们已指示球员和教练在进出训练中心时不要停车。我们并不轻率地采取这一措施,我们非常珍视球迷与球员及教练之间紧密的联系。但安全必须放在首位,我们相信球迷们会理解并支持俱乐部、球员和工作人员,遵守...
公安部:8项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获批,含网络支付、直播等
近日,公安部发布的2025年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公告》,由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8项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正式发布。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2025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深圳开幕
10月28日,2025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以下简称CPSE安博会)暨全球数字城市产业博览会/国际低空安全产业博览会和第三届世界数字城市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第二十届CPSE安博会主席杨金才宣布开幕。未来四天内...
唤起更多“卷尺哥”投身公共安全治理
“卷尺哥”的“找茬”和相关部门的“秒改”形成良性互动,也为各地深化公共安全治理带来诸多有益启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拿出较真认真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劲头,高效回应群众诉求、意见和建议,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通过政...
陈某(男,48岁)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1死多伤!当地警方通报
经现场勘查、视频回溯、走访调查和深入侦查,现已查明陈某(男,48岁)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1人送医救治无效死亡,4人伤情较重(均无生命危险),多人轻微受伤。目前陈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办理工作正抓紧进行...
湖北警方凌晨通报:陈某(男,48岁)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致1人死亡4人重伤、多人轻微受伤,已被刑拘
经现场勘查、视频回溯、走访调查和深入侦查,现已查明陈某(男,48岁)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1人送医救治无效死亡,4人伤情较重(均无生命危险),多人轻微受伤。目前陈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办理工作正抓紧...
#割电梯钢绳是丧心病狂还是无知无畏#【南都快评:切割小区电梯钢绳,是丧心病狂还是
#割电梯钢绳是丧心病狂还是无知无畏#【南都快评:切割小区电梯钢绳,是丧心病狂还是无知无畏?】#公共安全不容挑衅##呼市一小区50部电梯中23部遭割绳#两名犯罪嫌疑人到底是出于什么动机而切割23部电梯的钢绳,令人不解。其法律意识极度淡薄,对公共安全问题毫无概念。案件的具体细节,特别是作案人员的动机,还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披露。对小区业主而言,此事关乎他们的人身安全,信息充分透明才能真正安抚人们的情绪。23部电梯的钢绳被恶意切割,未造成人员伤亡是不幸中的万幸,除了司法机关依法调查,小区自身的管理也需要检讨。电梯井一般人无法进入,两名作案人员究竟是什么身份?他们是持有机房钥匙,还是强行闯入?相应的监控设备有没有捕捉到这些行为?能够成功在不同楼栋接连切割共23台电梯的钢绳,物业管理和安保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暴露出小区物管的安全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尽可能公开更多类似细节,才能理清作案人员利用了哪些漏洞。而除了该小区要打好相应的安全补丁,恐怕类似疏漏对其他小区和物管也有参考意义,作为前车之鉴,有助于避免类似情况发生。电梯安全问题绝非小事,容不得管理的麻痹大意,更容不得任何人蓄意破坏。切割电梯钢绳,割的是小区居民的安全绳,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即便没有酿成恶果,都不可能逃脱法律的严惩。发生了这样的恶性事件,小区物管也是要长点记性,完善小区及电梯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巡逻,要让这次教训成为日后工作长久的安全印记。
“口袋罪”的突围: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辩护要点与策略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因其兜底性特征,常被称为“口袋罪”。从高空抛物到驾车冲撞,从疫情防控到公共设施破坏,该罪的适用范围在实践中不断扩展。如何在这样的案件中开展有效辩护,成为刑事律师面临的...
在州际公路上空进行实弹射击?万斯视察军事基地引争议,加州州长批“罔顾公共安全”
加州州长纽森对此感到不满,他说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下令关闭5号州际公路的部分路段,他还批评联邦政府此举“罔顾公共安全”。《今日美国》援引加州公路巡警消息称,美副总统万斯和防长赫格塞思将在彭德尔顿营地举行纪念美...
难怪大疆最近要大降价!原来,明年1月1日开始,无人机“黑飞”行为入法了,也就是说
难怪大疆最近要大降价!原来,明年1月1日开始,无人机“黑飞”行为入法了,也就是说,管理更严了,不是向哪里飞就能飞的,网友:还是老款手机拍照靠谱。近期,大疆多款无人机产品迎来大幅降价,不少消费者趁着优惠入手,打算体验航拍乐趣,在这种选购热潮中,一则重要新规格外值得关注。2025年6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首次明确将无人机“黑飞”列为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并给予处罚。这并非偶然的政策出台,而是对日益突出的飞行乱象的精准回应。随着无人机价格亲民化,“黑飞”引发的麻烦越来越多。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曾出现惊险一幕,一架无人机试图穿越古塔卷洞时突然失控,卡在塔内动弹不得,不仅可能损坏文物,还差点砸伤游客。机场周边更是重灾区,此前有城市发生无人机干扰航班起降事件,导致多个航班延误,却因缺乏明确法律依据,执法人员只能口头劝阻。在居民区,无人机偷拍隐私、突然坠落伤人的投诉也屡见不鲜,这些乱象不仅威胁公共安全,更对文物古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新规的出台正是为了给无序飞行套上“缰绳”,核心内容集中在登记和禁飞两大关键环节。按照规定,所有民用无人机不分类型重量,都必须通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完成实名登记,获取专属二维码并粘贴在机身。这就像给每架无人机办了“身份证”,一旦出现问题能精准追溯责任。空域管理方面则划分得更清晰,微型无人机适飞高度不得超过50米,轻型和小型不得超过120米,而机场周边、军事禁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区域被明确划为管制空域,未经批准绝对不能飞行。这些规定看似严格,实则是为了让无人机更好地融入生活。仁寿县公安的执法数据很有说服力,仅2025年8月就查处14起“黑飞”事件,其中多数是未登记或闯入管制空域。新规实施后,这类行为将面临更明确的处罚。未登记飞行可处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罚2000元到2万元,无执照操控大型无人机,最高可罚10万元,禁飞区“黑飞”还可能被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对普通使用者来说,新规带来的不仅是约束更是保障。之前有市民买了轻型无人机未登记就飞行被处罚,如今提前完成登记、查询好空域再起飞,反而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商家也在适应变化,不少无人机品牌已在新机中预装登记指引,提醒用户合规飞行。更重要的是,新规守护着我们共同的环境,比如在自然保护区,合规飞行能避免无人机惊扰野生动物;在文物景区,有序航拍能减少对古迹的损害,让科技与生态和谐共生。合规飞行从来不是个人小事,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警方会持续加大无人机侦测和巡查力度,但更需要每个使用者主动配合。飞行前查好空域、做好登记,飞行中不超高、不闯禁飞区,不利用无人机偷拍隐私,这些简单的举动就能筑牢安全防线。大疆降价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乐趣,而新规则为这份乐趣装上了“安全阀”。当每一架无人机都依规飞行,每一位使用者都坚守底线,既能让航拍爱好者尽情创作,又能守护好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这样的平衡才是科技发展最理想的模样。
福城网评|别让“任性”击穿公共安全底线
虽涉案业主已被依法逮捕,房屋基础加固工程也验收合格,但这起事件引发的公共安全危机,既暴露了基层治理短板,也折射出治理体系的改进空间。回溯事件全程,前期监管“缺位”问题令人警醒。物业以“无执法权”为由,对持续数月...
印度影星竞选踩踏39死51重伤:一场明星政治秀下的公共安全溃败
公共安全体系像个破筛子,漏了一次又一次,就是没人想着补一补。社会割裂:底层的狂欢与精英的秀场 为什么会有2.7万人疯了似的去挤这场集会?说到底,是印度社会的严重割裂。底层民众活得太苦了,他们把明星政客当成了救世主,...
第二届公共安全科技装备展在江苏连云港举行
本届装备展为期4天,旨在深化公共安全装备领域的技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有力支撑全球公共安全能力建设与协作,进一步推动国内公共安全科技装备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断提高中国现代化科技装备的影响力、竞争力,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