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唤起更多“卷尺哥”投身公共安全治理

转自:中国应急管理

近日,在广东深圳,一名被网友戏称为“多管局局长”“卷尺哥”的市民火了。从2023年3月以来,这名市民已发布千余条视频,内容涉及开裂的井盖、翘起的尖锐金属物、松动的砖块、道路相接处的不合理设计、未充分考虑需求的天桥等。多数问题迅速得到处理,有的甚至是连夜整改,第二天就好。

“卷尺哥”的“找茬”和相关部门的“秒改”形成良性互动,也为各地深化公共安全治理带来诸多有益启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拿出较真认真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劲头,高效回应群众诉求、意见和建议,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通过政民良性互动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公共安全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唱好“大合唱”。群众智慧无穷,群众力量无限,群众的诉求、意见和建议,蕴含着对地方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期盼,是改进工作的重要动力。然而,现实中,不是每个地方和部门都高度重视、迅速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热线转圈圈、问题拖字诀、结果无回音”现象还不少,群众反映问题之后常常遭遇“踢皮球”,甚至石沉大海。长此以往,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影响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还会损伤政府形象和公信力。这显然是值得警惕和反思的。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深入推进公共安全治理,首先,要勇于与问题较真。关键在于健全完善群众参与机制,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通过了解掌握群众诉求、意见和建议,认真检讨和校正既往的治理思路、举措,及时发现不足和差距,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其次,要善于与效率较真。一方面,高度重视群众诉求、意见和建议的价值,并使其在决策、施政中得以及时、充分体现,以“事事马上办”的作风、“件件有落实”的成效取信于民;另一方面,要在及时回应上下功夫,细化明确回复时间、方式和流程,加强对回复情况的跟踪督导、回访,确保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结果有反馈,并且不断提高回复质效。

再次,要敢于在细节处较真。深圳的实践生动证明,“卷尺哥”引发的“微整改”投入不大,却比宏大的政绩工程更能凝聚民心。真正的精细化治理,就藏在市民用“卷尺丈量”的细节里。深入推进公共安全治理的关键也在于从“小”抓起,汇聚民意、民智、民力,最大限度把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将小事拖大。应以小善成就大作为,以小治理托起大平安。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离不开相应的激励机制。为了鼓励更多人贡献真知灼见,各地不妨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群众建议征集机制,打造科学有效的“金点子”激励体系,完善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制度,对创新性强、可行性高的建议进行多维度表彰,形成正向反馈效应,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唤起更多“卷尺哥”投身公共安全治理。

●作者:杨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