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名航天员在太空用空气炸锅烤鸡翅牛排的视频立即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首先在于烤鸡翅烤牛排其实都是简易西餐中最核心的代表性食品。国际空间站已经在轨道上运行了20多年,也从来没见哪个国家的航天员单独或者合作进行过太空烤鸡翅烤牛排。更是万万没想到,在太空烤出来的鸡翅牛排,明显比在地球表面正常环境中烤出来的还要色香味俱佳!一般顶级厨师也很难确保烤到如此好的成色;而现实中却是第一次连续的试验烤制,就如此大获成功,让全球的吃货都口水直流。能烤得如此好,除了选材优质,设备先进之外,还有太空上独有的微重力环境也自带巨大的加成。微重力环境下,不论鸡肉还是牛肉,其肉质纤维都天然的更加“放松”,里面的水分与油脂,甚至是提前腌制的酱料。

都自然而且均匀的吸附在鸡翅与牛排的内部,无论烤制前还是烤制中,甚至在烤制成熟的整个过程中都不会轻易的流失。这就让180度下烤制的非常受热均匀,确保最完美的成熟度。就算是同样的设备与同样的食材,在地面上提前做试验几十次,都没有一次能像在太空烤得这么好!由此可见,谁也没有事先预测到:最好的厨房加工环境与顶级厨艺,居然是在太空的轨道之上!于是有人调侃说,下一步应该专门发射一节烹饪专用舱段。大大提高在轨航天员的整体生活水平,而且可以为未来的超深空旅行提前积累饮食经验。让去遥远外星长达数百上千年的人类,也不会感到生活过于枯燥无味!这种意见还真不是说说,还真有认真实施的实际可能。毕竟就算未来去一次火星再回来。最快的速度也需要4到5年,

如果期间随时都有“好吃的”,那战略意义可真就大了去了。由此也引出了一个极端重要的终极议题,那就是在长期驻扎的空间站上,比如半年到1年之久,航天员们到底吃什么?很多科普书籍甚至教科书上都说,早期的航天食品大多数像牙膏一样,又粘又稠,就是怕航天员吃的过程中产生太多碎屑,导致飞船内各种碎屑灰尘漂浮,让人在其内部呼吸都危险!所以所谓的吃饭,只能等于往嘴里随时挤牙膏!如果真的一直是这样,那么最基础性的吃饭对航天员来说,岂不是每次都等于上刑?每次吃饭都往嘴里挤牙膏,一天两天能坚持,几个月甚至一年下来谁受得了!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误导,没有最终说清楚:在美苏送人上天的早期,包括所谓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其中航天员的所携带的所有太空食品,

确实都是牙膏状态的。苏联早期载人飞船,一般不超过1周就落下来,而所有阿波罗飞船,就算其真的登过月,每次行动也都能在20多天内返回。因此其携带的食品,基本都是牙膏状挤压着吃。期间任务成员的尿液与汗液也没考虑过回收。因为每次行动时间不算长,如果携带尿液回收设备则又重又占地方。但是到了后来长期有人在轨驻守,而且定期轮换的永久性大型空间站就不行了。不但必须有呼吸尿液回收循环利用设备,而且还要考虑以年计算的热汤热饭问题。在这方面,苏联人长期领先,经验最为丰富,这也是国际空间站核心舱段都是以苏俄技术为核心的根本原因。但是苏联式的长期驻守太空食品本来也不咋地。就是以压缩饼干、冷冻军用罐头为主;其中还不能有太多的汁水!所谓太空罐头,

也是胶状为主。想在太空站上每天来一罐冰糖雪梨或蜜汁黄桃?在上个世纪纯属幻想。国际空间站上也只增加了少量真空包装食品。货运飞船刚刚送货上门的大半个月,也许还有少量苹果或胡萝卜可食!但平时仍以压缩饼干与胶状罐头度日,能加热后再吃的品种也不多。长期驻守的西方航天员,上去一次不落下胃病的真不多;去年一度上去就下不来的“玄冥二老”都瘦脱相了!与之相反,神秘大国从一开始就极端重视太空厨房,空间站上自产新鲜蔬菜,烤鸡翅烤牛排,都是开天辟地第一回;毕竟先吃好喝好之余,才是星辰大海。下一步就是养鱼种菜,起锅烧油,颠勺翻炒,最后比拼炒糖色。还有全球吃货都喜欢的刷肉铜火锅。怕是要等到旋转重力舱段发射后才能在轨道上狂炫打边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