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42年,汪精卫心腹给粟裕送烟,香烟盒内8字纸条,救了整支新四军

1942年,汪精卫心腹给粟裕送烟,香烟盒内8字纸条,救了整支新四军......1942年,一个伪军师长给粟裕送了一包烟.

1942年,汪精卫心腹给粟裕送烟,香烟盒内8字纸条,救了整支新四军

......

1942年,一个伪军师长给粟裕送了一包烟.

粟裕不解,拆开后,看到里面一张纸条。

内容极短,却非常炸裂。

粟裕看完纸条后第一时间便下令关闭所有电台,紧急集合,全军转移。

这张纸条救了粟裕、救了新四军。

粟裕一生多次提到这件事,提到写这张纸条的人,并说如果没有他,我早就没命了。

纸条背后的这个人,便是施亚夫。

01

施亚夫的潜伏生涯始于一场失败的起义。

1928年,如皋农民起义的时候,14岁的施亚夫挤在起义队伍里,比别人矮半个头,却已经在闹革命了。

那时候军阀刚打完,蒋介石又和共产党闹翻了。

到处都在闹农民起义,但大多都败了。

如皋起义也不例外。

起义失败后,这个江苏南通的少年并未灰心。

1929年,党组织吸纳了这个人才。

施亚夫早在1926年就参加过国民革命军,亲眼目睹了"四一二"政变的血雨腥风。

国共分裂让他看透了蒋介石,就干起了秘密工作。

这段军旅经历,日后成了他伪装身份的最佳掩护。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日本扶持下于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抗战打了几年,日军发现光靠打仗不行,开始扶植汉奸政权。

汪精卫的投靠,给了日军一个绝佳的机会。

这个傀儡政权迅速组建起庞大的军事力量,通过收编川军残部、东北军旧部,以及各地保安团,慢慢攒出一支伪军。

我党对汪精卫这伙人几乎一无所知。

汪伪内部有亲日派、观望派,还有想借机保存实力的投机分子。

日军也分为陆军、海军不同派系,各有各的盘算。

要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立足,不是容易的事。

党组织想了很久,决定让施亚夫去干一件极难的事——打入汪伪集团核心。

施亚夫手里有一张王牌:他的国民革命军履历。

在那个年代,有过北伐经历的军官,在任何阵营都容易获得信任。

就是凭着这个身份,汪伪那边开始信任他。

02

有了这个身份作掩护,施亚夫很快在汪伪集团中站稳了脚跟。

他升得特别快。

当时汪伪政权急需有本事的军官。

正因为汪伪军中有经验的将领不多,施亚夫才升得这么快,在一群投机分子中很有分量。

入职不足一年,他已经坐到了伪第7师中将师长的位置,后来又调任伪第34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竟然成了汪精卫的心腹。

施亚夫后来回忆说:"汪精卫的小舅子和我很好,他的儿子也和我很好。"

"有一次,舅舅和外甥有矛盾了,闹意见不回家。"

"陈璧君(汪精卫妻子)也没办法,于是要我出来调解。"

能让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亲自请他调解家庭矛盾,可见施亚夫在汪精卫那里多有分量。

汪精卫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信任到足以帮他处理家务事的年轻人,竟然是个共产党。

施亚夫暗中和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联系上了。

1941年,粟裕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损失惨重,得重新来。

苏中地区成了新四军重新发展的重要基地,但也面临着日伪军的疯狂围剿。

日伪军到处"清乡",这位年轻的军事指挥官深知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他常说,一个好消息顶得上一个师。

03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粟裕与施亚夫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两人的配合堪称传奇。

粟裕出身中央特科,深知情报工作的凶险。

任何新人都得先试试。

粟裕想看看施亚夫到底可不可靠,要求施亚夫提供汪伪军某部的详细布防图,同时故意在新四军内部散布一个虚假的番号。

要是施亚夫吃里扒外,这个假消息肯定会传到日军那里。

施亚夫传回的消息里没有那个假番号,粟裕这才放了心。

1942年秋天,两人还秘密见了一面。

评论列表

用户34xxx22
用户34xxx22 18
2025-10-17 14:26
赞我英雄!
用户75xxx23
用户75xxx23 12
2025-10-18 18:23
英雄
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 6
2025-10-21 05:32
英雄
CY
CY 3
2025-10-18 22:19
1926年,12岁就参加了国民革命军?
简单...强
简单...强
2025-10-23 16:01
江北从扬州、泰州到、南通、盐城哪里有山呢?还在山地打伏击,编的时候用心点。
纵横四海668
纵横四海668
2025-10-25 03:09
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向一代战神致敬[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Tony Hsu
Tony Hsu
2025-10-25 09:52
靠,还以为是汪精卫送的情报[呲牙笑]
沙漠之洲
沙漠之洲
2025-10-24 20:11
闹革命太危险了,战神也有神助呀!太惊险了!
山海谣
山海谣
2025-10-23 23:32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