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顺风车平台太折磨人!高德规则严,一喂门槛高,车主太难了

对于不少靠顺风车补贴家用或增加收入的车主来说,顺风车平台的选择至关重要,市面上主流的几个顺风车平台,几乎都让车主们抱着既

对于不少靠顺风车补贴家用或增加收入的车主来说,顺风车平台的选择至关重要,市面上主流的几个顺风车平台,几乎都让车主们抱着既期待又无奈的 “又爱又恨” 心态。

其中,哈啰顺风车算是车主圈里认知度相对高的一个,最让车主心动的就是它的订单量 —— 不管是早晚高峰的通勤单,还是周末的跨城单,打开 APP 总能看到不少可选订单,这也是很多车主长期留在哈啰的关键原因。

但哈啰的 PK 机制却成了车主们的 “心头坎”,想要接到距离近、路程顺、收入可观的优质订单,得和其他车主拼手速、拼平台评分,还得拼外挂,很多时候车主眼看着心仪的订单弹出来,手指刚点下去就显示 “已被抢走”,这种 “看得见摸不着” 的感觉,让喜欢它订单多的车主一边依赖、一边吐槽,妥妥的 “又爱又恨”。

不过和哈啰比起来,滴滴顺风车的问题更直接 —— 价格太低且标注顺路度太离谱。

虽然滴滴的用户基数大,偶尔也能刷到顺路的订单,但平台给出的定价普遍偏低,有时候跑一趟三四十公里的路程,扣除少量抽成后,每公里到手的钱算是几个平台最低的。也正因如此,车主对滴滴的接单意愿几乎是最低的,除非是其他平台没单接了,否则很少有人主动去抢,毕竟谁也不想跑一趟还 “倒贴” 精力。

而说起规则管控,高德顺风车就让不少车主觉得 “太严格”。

高德的平台规则比其他几家要细致得多,甚至有些条款在车主看来有点 “不近人情”,比如接单后临时取消的处罚力度很大,哪怕是遇到突发情况,也可能面临扣分;还有对行驶路线的管控,稍微偏离导航一点,抢单刷新速度太快等都可能收到平台的提醒,动不动就面临封号。

更让车主在意的是,高德的定价也没什么优势,规则严加上价格低,让很多原本想尝试高德的车主慢慢就放弃了。

另外,滴答顺风车的 “车费扣回” 问题也让车主们颇有怨言。

滴答的订单量不算特别多,但偶尔也能接到不错的跨城单,不过不少车主都遇到过这样的糟心事:明明已经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确认订单完成后,到手的车费却在几天后突然被平台扣回,联系客服才知道是乘客发起了投诉 —— 多拼人带亲友绕路等都能成为投诉扣款理由,哪怕车主觉得自己没有过错,平台也会先把车费扣回再协商处理。这种 “到手的钱又飞了” 的情况,让车主们对滴答又期待又警惕,生怕辛苦跑一趟最后落得 “白忙活”。

除此之外,一喂顺风车算是个 “优缺点都很鲜明” 的平台。它的优势很突出:订单质量比较高,大多是长途跨城单,客单价相对高,而且平台抽成比其他几家都低,要是能接到单,车主到手的实际收入会很可观。

但就是这样一个 “对车主友好” 的平台,却因为 9 块 9 的注册费劝退了不少潜在用户。虽然这笔钱不算多,但很多车主已经习惯了其他平台免费注册的模式,觉得 “还没开始赚钱就要先花钱”,心里总有点不舒服,哪怕知道后续接单能赚回来,也还是不愿意先掏这一笔钱,也正因如此,一喂顺风车虽然有不少优势,却没能吸引到更多车主入驻。

其实对车主来说,没有哪个顺风车平台是 “完美的”,每个平台都有让人动心的优点,也有让人无奈的缺点 —— 哈啰有订单却难抢,滴滴有用户却价低,高德有规则却太严,滴答能接单却有车费风险,一喂抽成低却有注册门槛。

这种 “又爱又恨” 的背后,不过是车主们想 “多接单、多赚钱、少麻烦” 的简单期待,也希望这些平台能多听听车主的声音,在规则设置、收益平衡和车主体验上多下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