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省原常委王晓光在得知自己被暂停职务及代表资格后,第一反应竟是赶回家中,疯狂倾倒茅台酒,企图销毁贪腐证据。
作为贵州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多年来,找他“办事”的人络绎不绝,各式各样的茅台酒源源不断地送上门来。久而久之,他家中甚至要专门腾出一间屋子用于存放茅台。
面对满屋堆积如山的茅台,王晓光决定先处理那些年份久远、价值最高的珍藏。这些本应出现在高端拍卖会上的稀缺佳酿,却沿着马桶内壁被冲入下水道,最终便宜了土地公。
当监察人员将其带走时,屋内仍有4000多瓶茅台未及处理。

彼时的茅台,早已难以出现在普通人的餐桌上。民间有句顺口溜:“喝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喝”绝大部分茅台成了维系人情关系的“润滑剂”。
一瓶成本不到100元、出厂价1169元、官方零售价1499元的飞天茅台,一度被炒到两三千元。按此估算,王晓光家中那4000多瓶茅台,价值至少800万元,妥妥的财富象征。
然而,随着史上最严禁酒令的落地,茅台价格在今年陷入“跌跌不休”的困境:
去年同期,市场价高达2800元;
今年初仍维持在2200元左右;
6月跌破2000元;
8月跌至1800元;
上周跌破1700元;
昨天更是跌破1600元大关。
市场预测,照此趋势,年底茅台价格很可能跌破1499元的官方零售价,甚至下探至1000元,彻底“破发”。
如今的茅台,非但不再是财富象征,反而成了不少酒商手中的“烫手山芋”。他们的持仓成本普遍在1800–2100元之间。
卖,每瓶亏损三四百元;清仓,少则赔五六十万,多则损失数百万。
不卖,又担心价格继续下跌,亏损进一步扩大。

面对持续下跌的行情,多数酒商选择“硬扛”,寄希望于茅台酒厂出手救市。自6月以来,“茅粉群”里不断传出“利好”消息:有说酒厂明年将大幅减产,有传某地庄家正以1800元/瓶的价格大举扫货……
种种传言背后,无非是在呼吁同行“稳住别卖”,坚信“好日子快来了”。
但现实是,价格仍在下行。尤其在跌破1800元这一多数酒商的心理防线后,焦虑情绪迅速蔓延。一些商家开始公开喊话,鼓励消费者“趁低买入”,声称“茅台就像黄金,迟早会涨回来”。

细究这些言论不难发现:茅台早已脱离消费品属性,彻底沦为“金融酒”。
酒商购入茅台,并非为了卖给终端消费者,而是为了在“茅粉”圈内炒作,左手倒右手,不断吸引新玩家入场,做大资金池,实现财富再分配。
当然有人会反驳说,美国人能炒耐克,日本人能炒卡牌,为什么中国人不能炒茅台?中国不配有奢侈品吗?但说这话的人忽略了一个现实:美国人做的就一定对?我们就要跟着学?我们不能做得更好吗?
让消费品回归本质,让茅台酒摆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这不仅是消费者的期待,也是市场的理性回归。

事实上,茅台酒厂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在“茅粉群”自嗨明年酒厂要减产时,10月底,新任厂长走马上任后,第一个举措就是向企业用户、零售平台以1169的价格无限量开放申购!
“茅粉”小圈子可以继续在同温层里自嗨,人为制造利好,找人扮演大买家,在自媒体上各种鼓吹、呐喊、暗示,但都挡不住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茅台酒厂——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卖家不想再玩金融游戏了。
正如2016年,房价高涨之际,某房企老板委屈地表示:房价高,老百姓骂我们是没意义的,开发商只赚一次销售的钱,净利也就15%-20%。真正让房价飙升的是“炒房团”,是他们捂着盘不肯卖,等着涨价套现。
如今,“炒房团”早已退场。那么,“炒茅团”还会远吗?
作者:9527
评论列表